【 第1頁 第2頁 】 
薄熙來 商道交鋒中的堅守與自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0 15:02:01  



  ●因瞭解而自信 

  與“山姆大叔”打交道多了,薄熙來似乎早已經看穿了他們的能耐以及利益取向。因此,當“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去年達到1400億美元,美國有國會議員提出對中國產品加征27.5%的關稅”問題擺在薄熙來面前時,他開心地笑了。 

  “你一提27.5%我就比較興奮。”薄熙來用智慧的幽默接下這個問題。他強調,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在去年雖然達到一個歷史高度,但是中國貿易順差裏面絕大多數是加工貿易,而加工貿易絕大多數都是在華外資企業來做的。中國貨物貿易中一般貿易順差半數以上是由外資企業來實現的。 

  事實上,2005年根據美國自己的統計,2004年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中有將近30%是美資企業在華子公司對母公司的出口,不存在母子公司的美資企業向美國出口的加起來這個數額的比例更高。薄熙來給出的數據是:去年美國在華投資企業生產產品在華銷售總值,加上以中國為基地再出口到其他地方的總值是1100億美元。 

  因此,薄熙來認為,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雖然中國有順差,但是美國也有利益。如果沒有內在的合理性,中美的商家不會往前做。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是買的願買,賣的願賣,完全不存在強買強賣的問題。“我們沒有理由懷疑美國商界的智商。如果和中國的生意做得不合算,他們是不會繼續下去的。”薄熙來用巧妙的語言回擊了美國議員的說法。 

  ●堅守的立場 

  多哈談判止步不前,薄熙來認為其中最大的癥結是,歐美作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夥伴,在農業這個關鍵問題上沒有在農產品高關稅、農業出口補貼,以及巨額的農產品國內支持方面做出實質性的讓步。 

  薄熙來對於這個問題更詳細的闡述更像是在進行中國立場的演講。“鬧人的孩子多吃奶。”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指出發達國家熱議誰是最大受益者的居心:現在就開始忽悠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樣好在談判中讓中方做出更多的讓步。“在美國,一頭奶牛一天享受的補貼比我們西部農民一天的生活費還多。”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潮流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收益和負擔分配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分享的全球化收益太少,而承擔的調整負擔太多。薄熙來給出的數據似乎更能說明問題:從1994年烏拉圭回合達成協議之後,世界貿易是大發展了,但是窮國、富國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了,由20多年前的30∶1拉大到現在的70∶1。 

  在多哈回合中,要增進發展中國家福利,世貿組織成員方、特別是發達成員方應該做的是削減其農業國內支持和擴大農產品市場准入,在這方面的空間相當巨大。據瞭解,美國政府每年要向本國棉農提供30多億美元補貼,巨額補貼不僅讓美國棉花佔據了世界市場35%的份額(從2001年起),而且把世界市場價格壓低了2%~12%。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如果發達國家取消棉花補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棉花出口可增加75%。 

  在新聞發佈會中,薄熙來用翔實的數據說明中國對WTO多邊體制的貢獻,認為“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所以我們在多哈回合談判中不會吃免費的午餐,我們會積極做出貢獻,和各個主要貿易夥伴共同努力,促使多哈回合談判取得圓滿成功。”大國商務部部長的氣度和風範已經彰顯無遺。(來源:中國經營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