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籌款中介高比例抽成”會造成多重傷害
http://www.CRNTT.com   2022-08-24 20:19:20


  據8月21日澎湃新聞網報道,8月21日,水滴籌在回應“水滴籌籌款中介抽成最高達70%”一事時表示,籌款中介是由部分惡意推廣的第三方商業組織運作的。對於此類傷害用戶和水滴品牌的行為,水滴籌表示將采取零容忍態度,堅決抵制和打擊,并申明任何高於籌款3.6%的費用都不是平台收取的。

  這并非水滴籌首次回應“籌款抽成”問題。今年6月,針對“籌款中介收取30%~70%的費用”一事,水滴籌、輕鬆籌發布聯合聲明,共同打擊冒充平台收取“推廣費”。截至8月10日,打擊行動已累計管控惡意推廣案例800餘起,管控惡意推廣的用戶賬號600多個。如此現實語境之下,惡意推廣的籌款項目有所減少,但滋生亂象的土壤并未徹底鏟除。

  值得注意的是,對籌款人來說,選擇與高額抽成的“職業籌款人”合作,很多時候是無奈之舉——雖然明知被利用,但畢竟能籌一分是一分,善款被抽走一部分總比籌不到錢強。“我們不幫籌,他們一分錢也得不到”,這是某些“職業籌款人”心安理得的說辭。據報道,這部分選擇合作的籌款人,大部分是多次發起過籌款的患者,其通過自身社交關系網已無法再籌到錢,因此明知會被收取高額傭金,也會選擇接受。

  盡管如此,高比例抽成推廣也難逃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的質疑。慈善向來不是生意,更不是牟利工具,籌款中介高額抽成的行為不僅傷害了籌款人和衆籌平台,更傷害了慈善事業。這種推廣服務甚至堪稱大病衆籌行業的一顆“毒瘤”。也正因此,衆籌平台將這類行為定義為“惡意推廣”,以零容忍態度堅決予以抵制和打擊。

  從網絡灰產形成原因看,要想徹底打掉籌款中介并非易事。除了一些病人迫切的“剛需”外,衆籌平台制度和規則方面的漏洞也不容忽視。有大病衆籌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經過打擊,惡意推廣的籌款項目減少了,但操作惡意推廣的機構和個人還在,不排除未來可能產生其他變種。此外,大病衆籌平台本身的發展路徑,也面臨著平衡商業屬性與公益屬性以及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等挑戰。

  從長遠看,規範大病衆籌還需制度發力。雖然網絡個人求助行為受到民法典和刑法的約束,但并沒有納入慈善法監管範疇,這也導致個人求助依然處於粗放階段,相關運營及行為缺乏明確的監管部門,更多的是靠行業自律。近年來,修改慈善法的呼聲不斷。有專家指出,鑒於互聯網慈善的蓬勃發展,應在該法中增加互聯網慈善專章,明確募捐平台的法定職責、個人求助的條件和義務,加強平台責任、審查甄別、信息公開、風險提示和責任追溯等工作,從而規範網絡個人求助行為。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對現實的及時回應,是一種必須。(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陳廣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