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職業籌款人爭議,不止是道德法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8-24 20:14:04


  日前,有媒體報道,有過大病籌款經歷的求助者在發布籌款後不久便接到不少自稱是“職業籌款推廣人”的推廣邀約。對方允諾“日籌千元”,但要收取五成以上的酬金作為“服務費”。這些籌款推廣人主要通過網絡物色求助者,而患病的兒童因更容易引發同情,成為他們的主要目標。一些籌款推廣人稱,首選目標是年齡5歲以內,最大不超過8歲的患者。

  職業籌款推廣人,本質是連接愛心人士和求助者的中介或地推,或因求助者缺乏直接溝通愛心人士的渠道,或因求助者自身缺少相關媒介技能,或因求助者自身時間有限,由此產生相應的需求,并催生了職業籌款推廣人這一灰色職業。從媒體報道來看,職業籌款人的主要工作是建立渠道,制定相關精准投放思路——“業主群、寶媽群、老板群最好跑,我們都是給小孩籌款,他們容易感同身受。”而正因為求助者等不起,所以在職業籌款推廣人高額的抽傭比例面前,他們缺乏議價能力,只要有錢就行。

  毫無疑問,職業籌款人對求助者是乘人之危。一些職業籌款人說,人家不同意,我們也不會幫他們推的。言下之意,是說抽傭六七成是與求助者達成的合意。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求助者同意如此高的抽傭比例并非意思表示不真實,而是意思表示不自由,即在求助者急需用錢的困境中,能多一分是一分。另一方面,愛心人士也是被利用的一方,因為其捐贈的前提,是捐贈款全部用於或絕大部分用於孩子的治療上。如果背後存在這一層善款劃分方式,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捐贈,所以,職業籌款人的行為也是對愛心人士的欺詐。

  但即便如此,打掉職業籌款人就行了嗎?恐怕不能如此推論。職業籌款人有一句話值得思考:“我們不幫籌,他們一分錢也得不到。”這便是此事的症結。職業籌款人的工作是有道德爭議的,但同時對求助者又是有實際價值的。對於相當多數求助者,在拿不到一分錢和有條件的拿到一些錢之中,他們必定會選擇後者,對於他們而言,過程正義與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不能拿到一些錢趕緊治病。

  如果沒有職業籌款人,很可能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職業籌款行為轉入得更為地下,求助者需要較高的門檻才能進入;二是,職業籌款行為徹底消失,求助者只得在醫院等公共場所就地求助或等待一些社會救濟。無論哪一種,恐怕都是求助者所不願意看到的,至少,在目前的灰色地帶下,求助者所花費的成本是最小的。因而,比起打掉職業籌款人,真正的問題是,能否建立起一套替代性的運轉規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