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必勝客塌房再證連鎖餐飲的致命硬傷
http://www.CRNTT.com   2022-07-22 18:44:36


  7月20日,有報道稱,必勝客北京和諧廣場店和魏公村店後厨存在多種食品安全問題:餐廳管理人員篡改有效期標簽,食材不按時廢棄;員工拆掉外包裝,將過期食材“化整為零”;烹炸用油長期不更換等。對此,必勝客中國發文表示,對兩家餐廳閉店調查。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後厨冷凍庫中存放有過期面包,另外檢查發現其洗消間臟亂、存有大量待清洗餐具、地面油膩濕滑。

  個案的高頻曝光,隱約呼應連鎖餐飲業品控的整體性平庸。那些曾被視作業界標杆的知名品牌,一個接著一個塌房。面對此等現實衝擊,消費者惶惶不安,似乎又無可奈何。

  必勝客後厨之亂,“亂”得典型、“亂”得徹底。篡改食材有效期標簽、食材不按時廢棄、烹炸油長期不換,諸如此類,可說是餐飲行業由來已久的頑疾。其之所以屢禁不絕,根本原因仍不外乎是利益激勵,亦即試圖通過減少“耗損”來降低成本。置於當前語境下,還有一些不容忽略的特殊因素,那就是疫情擾動消費市場,使得餐館客流減少,由此導致食材周轉率下降,必然加劇庫存積壓——“棄之可惜”,某些店家也就動起歪腦筋了。

  顯而易見的道理是,生意越好的店,食材流轉越快,也就越舍得追加投入,故而理論上,其使用過期食材的可能性也就越低。也正是基於這一基本判斷,以往公衆對於人氣火爆的連鎖餐飲門店,基本都充分相信。而隨著肉蟹煲、星巴克、麥當勞、必勝客等先後“東窗事發”,上述樸素經驗主義思維框架,已然趨於幻滅。那種認為知名品牌、連鎖大店更可靠的想法,無疑太過天真。

  必勝客等連鎖餐飲巨頭,以“標准化”著稱,標准化的餐品、標准化的管理,是其優勢所在。然而,近年來一個越發被證明的事實是,“連鎖餐飲”模式天然存在軟肋,那就是“品牌方”與“運營方”、“總部”與“分店”的內在利益衝突。總部對於分店的約束,往往鞭長莫及。在品牌方負責管理,而單店盈虧自負的游戲規則內,易滋生貓鼠游戲,亦即門店通過規避總部監管和範式來不當獲利。於是,門店亂象層出不窮,總部總是忙於滅火。

  門店版圖不斷擴張,必然會帶來“管理紅利”邊際遞減,這是連鎖餐飲業致命硬傷。“食品安全”作為餐飲行業核心指標,可謂“一失萬無”。若做不好內部品控,放任系統失控,那再大的生意,也可能潰於蟻穴、毀於一旦。(來源:封面新聞 作者:蔣璟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