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臥底曝光”還要演到第幾季?
http://www.CRNTT.com   2022-07-22 18:42:32


  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新京報記者應聘進入必勝客北京和諧廣場店和魏公村店,發現後厨確實存在多種食品安全問題:餐廳管理人員篡改效期標簽,食材不按時廢棄;員工拆掉外包裝,將過期食材“化整為零”;烹炸用油長期不更換,相關指標超標近一倍等。

  必勝客是家喻戶曉的連鎖餐飲品牌,其在官網上宣稱:食品安全和質量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但實際情況卻是:撕掉包裝掩蓋保質期,過期食材“化整為零”;烹炸用油長期不更換,相關指標超標近一倍……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在這裡形同虛設。

  必勝客以打造“歡樂餐廳”而深得顧客追捧,其消費價格也比別人要高,按理說更應該把誠信經營放在首位,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高質量的服務,帶頭遵守法律法規。然而,全球知名的餐飲連鎖品牌,卻成為假冒偽劣的集中地,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無視食品安全法規,將消費者權益及公共健康踩在腳下。

  比“篡改保質期”“使用過期食材”更可怕的是從主管到店員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與“習以為常”。據報道,篡改食材保質期并不是一家必勝客門店的特殊操作。而是不少必勝客門店的慣例。盡管公司對食品安全的管理詳細嚴格,但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基層管理人員常常面臨利潤和損耗成本的兩難處境,為了控制損耗,節約成本,只能選擇鋌而走險,食品安全也便拋諸腦後。

  從星巴克到必勝客,知名品牌以劣充好、弄虛作假已經讓人瞠目,這種普遍存在“潛規則”則更讓人心驚。也暴露出監管的嚴重缺失。稍加梳理,至今揭開的許多見不得光的行業“秘密”,幾乎都是隱匿拍攝或記者“臥底”獲得。“臥底曝光”還要演到第幾季?全國又有多少連鎖店後厨也在上演相似一幕?記者輕而易舉就記錄下有害食品生產亂象,有關部門卻為何總是顯得力有不逮,後知後覺?

  據報道,該店在今年3月就曾因食材超保質期,被豐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沒收違法所得、罰款5萬元的處罰。之所以敢於一犯再犯,無外乎違法成本相對比較低,本來監管部門抓個正著的概率就很小,抓到了所受的處罰也遠低於使用過期食材的經濟利益,兩相比較,食安事件屢禁不止也就不難理解。

  食品安全大於天,維護消費者權益、法規威力及行業道德,杜絕必勝客類似醜劇一再上演,需要加大監管力度。監管部門需要根據餐飲行業的特點,創新監管的方式方法,加強專業監管,切實履行監管職責,督促企業規範經營,嚴厲查處違規企業,加大違規成本,要讓受罰企業真切感覺到疼,得不償失,才能以儆效尤,下不為例。(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斯涵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