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深圳擬立法劍指大數據“殺熟”,釋放了什麼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21-06-09 19:00:21


 
  再比如,某些打車平台軟件,有可能同一時間段裡同樣起點和終點的行程,預估價格差異可以達到20%以上;網絡訂票平台,有可能基於用戶高頻搜索和持續關注,搜索的機票價格持續上漲,訂票後卻又發現價格下跌;用戶在常用的App,下單購物或者預訂酒店機票的價格也可能比新用戶要貴。

  包括在綫差旅、在綫票務、網絡購物、交通出行和在綫視頻等領域的一些規模較大的平台,近年來,均頻頻出現因涉嫌大數據“殺熟”而遭遇消費者投訴的情況。

  而在電子商務行業,大數據“殺熟”同樣是被消費者詬病的行為。平台利用其掌握的消費者收入水平、消費習慣、個人身份等方面的信息,對消費者進行精准畫像,進而利用消費偏好對消費者進行差別化定價。在該定價模式下,可能出現消費頻次越高、消費量越大的消費者反而承受更高價格的情況,與人們傳統認識中“量大價優”的典型定價模式完全相反。

  以上都是大數據“殺熟”的高發行業,并且基本都屬於平台經濟的範疇。因此,未來治理“殺熟”的利劍所指,正是這些以大數據以及算法、算力為驅動的平台經濟領域的行業。

大數據“殺熟”,技術基礎是海量用戶數據

  大數據“殺熟”,技術基礎是大數據,也就是海量的用戶數據。正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和預測的手段,個別的平台才能對同樣的商品和服務,向不同的對象收取不同的價格。通過一個人的基礎屬性數據,判斷其所在的用戶群體、人群特征如消費能力,根據其行為數據來判斷其偏好和消費意願的強烈程度。

  通過這種手段進而可以綜合數據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斷出你是誰,現在要做什麼,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再基於精准的用戶畫像,對消費能力高、消費意願強烈的用戶展示更高的價格,賺取更多的利益。

  可能有人會“抖機靈”,詭辯一番——不“殺熟”,難道還“殺生”啊?至於大數據,為了圖個方便而自願將部分隱私拱手相讓的消費者,怕是也不在少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