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去“假”存“新”的轉型之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8 15:00:38


安福電商城一處路口有4家“新百倫”門店,細看之下,無一是真正的新百倫品牌。當地人稱此為“擦邊”品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盧義傑
  要不是當地鞋業人士的講解,福建莆田安福電商城內一個路口的4處“新百倫”品牌真假難辨。

  真正的新百倫商標是“NB”,但在這裡,它們有的是“NB:VS”,有的是“NB108Studio”,有的是“亞太新百倫”,有的名為“美國新百倫本色”,還煞有介事地加了“授權”二字。注册商標的R字打在了一些門店的牌匾上。

  在這個白天幾乎歇業、晚上熱鬧非凡的“鬼市”,這些打擦邊球的“自主品牌”是除了高仿鞋之外的另一病灶。莆田某自主品牌董事長直言它們是“沒有基因的品牌”,研究區域經濟的北京大學教授李國平則稱其為“傍大款”,并認為企業應有較高的創新精神和自主意識。

“偽”自主品牌最終只能自生自滅

  事實上,號召鞋企轉型打造自主品牌,本是莆田政府與電商平台應對層出不窮造假之勢的第一張牌。

  這場引導當地某些領域“假貨經濟”轉型的浪潮2011年前後席卷開來。在這些年的“創牌大潮”中,最終一些品牌成功晉為新星,也有“偽”品牌摻雜其中。

  李國平認為,這些現象的根源是短期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偽”自主品牌注定會“自生自滅”。

  鞋商劉尚(化名)明白,這些道理無疑正確,但實踐起來,他完全處於行業下風。與不少莆田鞋企從業者一樣,劉尚在有了鞋業經歷之後做了制作高仿鞋的“阿冒”,此後嘗試自主品牌,可是不得要領。

  他注册了一個日本某名牌同音譯的鞋子商標,只在中國國內銷售,防止對方發現;他另注册了幾個商標,拿1萬雙做試銷,可是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來。當他退而求其次轉做國外訂單的代工時,意外又頻頻發生:工廠一年內出現了3起工人受傷事件,他錢還沒賺到,倒是先賠了幾十萬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