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去“假”存“新”的轉型之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8 15:00:38


 
  這不是個例,另一名鞋商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綫記者,他也在某知名品牌之後加了“jindian”的拼音注册了商標,雖外形有相似之處,但他還是申請到了外觀專利。這種蹭熱點的做法原本“他不死,我也不死”,可在鞋業普遍經歷寒冬的大背景下,他的品牌賠了30萬元,甚至,電商平台無視他的外觀專利,仍然判定他的產品是仿造的。

  銷路,知名度,這是多名試水自主品牌的鞋商最頭疼的話題。在一些學者看來,如果僅在品牌名稱上玩簡單的文字游戲,而不在實質問題上破局,所謂品牌最終只會做成山寨。

  “既需要資金,也需要人才,成本幾乎翻一倍。”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電子商務系教授李安渝看來,實現從簡單的生產制造到建設自主品牌沒有那麼容易,最大的困難就是先要投入成本。

以“個性化”創意破冰市場

  什麼成本最需要投入?在各地自主品牌遍地開花的格局之下,個性化成為研究者心中最有成功希望的標簽。

  莆田鞋業并非沒有成功樣本,當地運動鞋玩覓(ONEMIX)就是以個性化著稱的品牌。該公司董事長郭景曾是制鞋代工廠流水綫上的一員,後來晉升為資深工程師,深諳其中門道的郭景明白品牌建立的艱難,“規模不能代表品牌”。

  郭景告訴記者,玩覓在真正進入市場前,用了多年進行市場調查與用戶研究,最終他們決定只做“運動鞋”,并且是個性化的運動鞋。至於生產,并不是最核心的問題,郭景只是將這些交給有經驗的工廠,而玩覓則多專注如何研發產品,如何進行推廣。

  在諸多媒體報道之中,衆多轉型成功的鞋商言必談個性、定位與區分度。對市場敏感的鞋廠銷售人員,成為問計的對象;需求旺盛的消費者,被分年齡、職業、興趣進行“解剖”,每個痛點都成為企業家眼裡的商機。在他們眼裡,創意才是脫穎而出的法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