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銅陵撤街道辦”安徽可行,但不一定適合大城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7 21:35:13  


 
能否推廣要考慮地域差異

  針對“銅陵模式”以及民政部的認可,晨報記者昨天採訪了兩位公共管理專家。專家認為,“銅陵模式”有利于减少我國過多的行政層級,降低社會治理成本。但他們同時也表示,社會治理政策應因地制宜,“銅陵模式”在安徽取得成功,但是否也適合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評估。

  從事城市基層治理研究的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博士石發勇認為,安徽試點撤銷街道辦,或許是因為,同街道辦承擔的職能相比,街道辦運行的成本過高了。但如果簡單地將街道辦拆分成幾個新的社區,將街道辦人員分流到社區任職,將街道辦經費劃撥給新的社區,就只能是“換湯不換藥”,發揮不了社區真正的自治功能。

  華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昨天下午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無論從政府管理還是居民自治的角度來看,和過去相比,街道辦的積極作用都在逐漸下降。

  首先,從政府對基層的社會管理方面,街道辦和市、區政府職能部門之間一直存在“條塊關係”上的矛盾,市、區政府的職能部門常把具體任務推給街道辦,街道辦向上“以一對多”,往往力不從心,就順手再交給社區。

  其次,從居民自治角度而言,街道辦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在社會管理中難免體現出較強的行政管理職能,處於其領導之下的社區和居委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主權,從而削弱了其作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

  儘管民政部還沒有推廣“銅陵模式”的時間表,那麼,“銅陵模式”是否適合在全國推廣呢?對此,石發勇認為,和銅陵市相比,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道辦,承擔的社會管理職能存在差別,社會管理的任務更重。上海近幾年一直致力于加強街道辦和社區建設,以促使權力下移,並鼓勵居民自治。“‘銅陵模式’是否適合在全國推廣,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評估。”

  “無論推廣範圍和進度如何,‘銅陵模式’體現出來的理念是先進的。”石發勇認為,社區的本質是居民自治。撤銷街道辦,體現了弱化行政管理、強化居民自治的城市基層治理思路,值得鼓勵。(時間:9月6日 來源:新聞晨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