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村鎮銀行儲戶被賦紅碼之事近日引發熱議。據報道,河北、山東、安徽等多地有儲戶投訴,原打算去河南某些村鎮銀行商討“取款難”問題,卻發現健康碼變紅碼,導致要麼被隔離,要麼無法前行。鄭州市12345政務熱綫稱,已接多個來電反映此事,據查是“數據庫問題”。河南省衛健委回應稱,已向相關部門反映,正調查處理。14日,多名儲戶表示,他們的健康碼已由紅碼轉為綠碼。該信息獲得鄭州相關部門的進一步確認。不過,隨後又有儲戶稱,他們的健康碼又變成了紅碼。
盡管當地回應稱是“數據庫問題”,但背後真相仍讓人疑竇叢生,其中的吊詭不僅困擾著儲戶,也令公衆難以釋懷。事件所涉之人,有的在當地從未外出,本地也沒發生疫情,自己卻無端被賦紅碼;有的則與家人一同前往,唯獨儲戶紅碼,而陪伴之人則幸免於“染紅”……如果說不是為了限制這些儲戶出行,實難讓人相信。
健康碼作為疫情防控的特殊產物,本用來展現持碼者的風險等級,須為疫情防控所專用。國家頒布的《個人健康信息碼》的標准和規定,也有相關約束。顯然,給個人賦何種碼,均需根據當地疫情,科學研判,慎重賦碼。雖說因數據浩瀚,或有偶發的機械故障、差錯等,然一旦民衆有疑問和投訴,均需及時回應和妥處。
健康碼在防控疫情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我國成功防住一輪又一輪疫情的科學利器。健康碼的權威性與專業性均不容挑戰,不可隨意用作限制特定人員流動,否則,不僅會損害健康碼的公信力,影響公衆對防疫的支持,幹擾抗疫大局,也有觸犯防疫法規之嫌。
健康碼不是可任意塗抹的畫板。無論如何,儲戶被賦紅碼之事都應嚴查。為取信於民,建議由更高層的疾控和紀檢部門介入,若確為系統出錯,應有可信的調查結論;若是地方權力的妄為和濫用,則須嚴厲追責,以嚴明法紀。大疫面前,任何踐踏防疫法規的行為,都不容姑息。(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閱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