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為利益降低牛乳標準,這先例開不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7 15:16:26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去年出台的國家牛奶質量標準,最近再度引起社會關注。這項標準,將過去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蛋白質每百克2.95克,分別調整為200萬個和2.80克。細菌數提高了150萬個,而蛋白質則下降了0.15克。如此標準,被稱為“中國乳品標準創全球最差標準”。

  人民日報報道,降低牛奶標準,最為人詬病的借口是國情。其實,生乳的標準是由“牛”情決定的。生乳是從符合國家健康標準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擠出的無任何成分改變的常乳。據農業部調查,2008年,某大型乳品加工企業收購區域內的小規模養殖戶和奶牛小區的生乳蛋白質平均為2.84克。蛋白質設為大於等於2.80克,可以避免低於2.95克的生乳出現監管缺失問題。也有利於避免由於達不到2.95克的指標造成奶牛倒奶。如果不從牛情出發,過高的標準,會導致牛奶的價格提高,或者是造假之風的盛行,類似用三聚氰胺來對付乳蛋白的檢測。

  牛奶標準究竟該定多高?從消費者來說,當然是越高越好。從消費的角度來講,我們追求的首先是安全。否則,消費者就會用腳來投票。國內市場上,洋奶粉大行其道就是最好的明證。也就是說,在保證消費者安全喝奶的前提下,同時保證生產者的利益,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有網友說,中國乳業標準江河日下的罪魁禍首,一個叫“利益驅動”,一個叫“責任缺失”,一個叫“監管不力”。儘管話說有點絕對,但不能否認,在權衡“公眾健康”和“經濟發展”問題上,有些人容易把屁股做偏,忽視公眾的健康。

  食品安全標準是行業最高的標準,關係到每個人的健康,不容許有半點含糊。無論是拿國情做說辭,還是拿牛情做開托,都不能用人的健康為經濟利益讓步。生命重要還是經濟利益重要,這應當成為制定各種標準首先要權衡的問題。提高標準最多只是減少利益空間,帶來的卻是健康安全的公共生活環境;降低標準,可能保證了相關企業和行業的短期利益空間,但會帶來更大的食品安全危機和更多的經濟損失。

  牛奶新標準執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知最終受益者是奶農、乳品企業還是消費者?降低標準終究不是解決乳業發展的根本途徑。為經濟利益降低安全標準,如此先例開不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