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所以離不開共產國際,不得不聽其指揮和號令,除了理論上、實踐上和幹部組織等方面的欠缺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財政經濟上長期無法獨立。
我們看中共早年的檔案文獻可以發現,中共從1920年開始建黨起,就面臨著經費上的短缺情況。當時陳獨秀領導下的上海共產黨,並沒有幾個人,同時還辦著《新青年》雜誌,多少有些收入。但是,組織建立起來之後,需要進一步出版各種雜誌和翻譯印刷各種小册子,包括開辦外國語學校和工人夜校等,仍舊是入不敷出。1921年1月陳獨秀和共產國際代表吳廷康(維經斯基)先後南下後,上海黨很快就陷入到財政危機之中,連派人去廣州的路費都籌不出來了。因此,共產國際在上海的人員不得不借貸幫助上海黨的組織維持工作。
根據陳獨秀在中共二大、三大的相關信件、報告和張國燾1929年的回憶可知,中共自正式成立之日起,就不得不全面接受共產國際提供的經費援助了。按黨章,黨員固然需要交納黨費,但是,由於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照布爾什維克的建黨方法,把自己變成了職業革命家的組織,骨幹黨員大都是以黨的事業為職業的,因而也必須要靠黨來解決生活經費,沒錢可交。結果,從中共二大以後,黨費就收不上來了。此後,共產國際即開始根據中共中央提出的預算,按月向中共黨、工、團等組織提供固定的活動經費。有特別事項,則還需要提供各種特別經費。隨著黨員人數的日漸增多,這方面的經費提供額度也日漸龐大。到1927年,各項經費加起來,莫斯科提供給中共的經費,已不下100萬美元之數了。
由此可知,共產國際這段時間所以能夠很輕易地干預中共各項工作,包括黨內幹部的配備和任命,中共經濟上不獨立,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1933年以後,中共中央撤離了城市,全部工作轉去了農村,後來長征路上獨立自主地召開了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共中央,正是因為它與共產國際一度失去了聯繫。抗戰開始以後,中共中央逐漸開始擺脫了共產國際的領導,毛澤東領導的中央不再對共產國際言聽計從,一個重要原因,也正是因為中國黨這時在經濟上已經完全獨立了。
共產國際的作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共產國際對中共及其中國革命的意義和作用,實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共產國際的所有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經驗和知識,幾乎全都是從歐洲,即從馬克思、列寧的書本理論,特別是俄國革命的經驗中得來的。這些理論和經驗,在中共幼年,黨的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缺乏了解,對中國應當如何革命還嚴重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下,確實極大地幫助了中共認識、了解中國社會的性質,極大地幫助中共改變一廂情願的革命幻想,判斷並規定適當的革命階段性方針,從而有利於其依照不同形勢和階段制定不同的政策策略。正是這些重大政策和策略的制定,曾經有效地提升了中共的政治鬥爭能力,促進了中共力量的發展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