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設計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講畫觀音像寓意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4 09:55:48  


 
  建築專家王華彬談了自己的看法:“人大會堂的特點是面積大,尺度高,柱子多,窗子少,聲音、通風都不好解決。”

  王華彬不緊不慢地說。

  “建築面積從原來的7萬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17萬平方米,是否有浪費?柱子高達26米,看起來還很細;禮堂30米高,人在里面,好像坐在天底下,天蒼蒼,野茫茫,人顯得太渺小;從大會堂門廳到里面,要過5關,一點亮光也沒有。柱子多達180根,無用而擋光,還是存在形式不能表現內容的問題。”

  王華彬建議,中央大廳要開天窗,用平頂玻璃采光。為了增大面積,可以採用挖院子的方式。兩旁柱子可以取消,做成貼牆柱,美觀而又節省。

  另一位專家朱兆雪表達了同意原設計方案的意見:“還是原方案樸素大方。試想,如果大會堂取消了柱子,雄偉氣魄還會有嗎?我看就像個大工廠的車間了。”當他說到沒有柱子,大會堂就像大車間的時候,有的專家不禁想笑,會場上緊張的氣氛有些和緩下來。

  專家們各抒己見,對梁思成提出的“西而古”的問題,有的專家認為這種論調是用一種概念來約束人的創造力。

  “西洋建築中有的東西,不見得中國建築就不能有了;同樣,有了廊和柱不見得就成了西洋的。”中選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女建築專家沈其說。

  劉開渠、鐘靈等美術專家也都提出了同意原中選方案,認為新的、民族風格不見得就排斥西洋建築。在建築藝術上,不管是西洋的還是中國的,都可以去粗取精地來應用。

  有的專家建議,在不變更原結構形式的前提下,大會堂的建築面積可減少一些,中央大廳挖院子,這樣可以解決附近廳舍的自然采光問題。還有專家認為宴會廳的大樓梯設的位置不合適,直接跑上去太不舒服,建議改在兩旁。

  討論十分熱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直到最後,專家們對大會堂的平面布置、面積使用和藝術形式等方面,都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

  對大會堂設計上的爭論,由於爭執不下,不得不提交最高層裁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