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何盟國在二戰時對猶太人被屠殺反應冷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4 09:43:11  


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
  核心提示:在解救猶太人問題上,英國外交部的態度亦很冷漠。1942年底,英國駐土耳其外交官向國內轉達過羅馬尼亞的提議,申請給7萬名羅馬尼亞猶太人頒發簽證,安東尼.艾登的答覆只有兩個字:“過分。”外交大臣每每尋找種種借口為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無所作為開脫。

  在猶太人的歷史上,1941年是他們命運的轉折點。雖然早在1925年希特勒就在《我的奮鬥》中赤裸裸地拋出種族主義理論,雖然生活在德國和奧地利的猶太人早就被納粹政權踩在腳下,但在1941年以前,納粹德國還沒有下定決心把種族滅絕付諸實踐。紙裡包不住火,發生在奧斯威辛和其他死亡營裡的大屠殺真相,早就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盟國,可是為什麼無論英美盟軍還是蘇聯紅軍對此全都無動於衷,聽任這一幕人間慘劇不受干擾地進行下去?是失誤,還是什麼更為肮臟的原因?

  懸疑60年的問號

  為什麼,盟軍的飛機連一間毒氣室都不曾摧毀?假如說擔心空襲可能導致玉石俱焚、傷及無辜,那麼為什麼不去炸斷通往那裡的鐵路?裝滿猶太人的車皮大模大樣地停在鐵路工人的眼皮底下,在站台上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為什麼地下抵抗組織從未對它伸過一根指頭?聽任猶太人流血掙扎而不加干涉,又是出於誰的指示?整整60年過去,後人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鉛封終於開啟。雖然俄羅斯還沒有公開斯大林對蘇聯紅軍——戰爭中他們不止一次迫近劊子手卻沒有採取行動——下達的指令,但英國和美國關於這段歷史的檔案已經公開。原來,早在悲劇剛剛發生的時候,他們對納粹集中營裡的一切就已經了如指掌。

  必須了解的一個事實是:早在大戰爆發前,西方世界就已經認識到,德國總理是個極端的排猶主義者。在1925年出版的《我的奮鬥》中,使用毒氣室對付猶太人的毒辣想法已然初露端倪:“假如我們能早一點借毒氣之手擺脫掉1.2萬~1.5萬名下流的猶太佬的話,成千上萬名優秀的德國工人就不必在前線忍受痛苦,或許我們就能及早挽救一大批前程遠大、勇敢、高尚的青年。”有計劃地在社會上排斥猶太人、沒收他們的財產、在大庭廣眾之下羞辱他們,最後發展到“水晶之夜”,全部是這種思想的延續。然而,這一切竟沒有激起倫敦和華盛頓政客們的憤怒。

  英國駐德大使霍勒斯.朗博爾德爵士自己就是一個排猶主義的支持者,經常出入於梅費爾(倫敦西區,是上流社會人士雲集的地方——譯者注)各高級俱樂部的他,一面精心修飾自己的儀容,一面只是將自己的觀察——“德國猶太人在一些行當的就業比例低得不合邏輯”報回國內,提請唐寧街警惕。是為了制止可能發生的暴力行徑嗎?非也!他是預見到猶太難民潮的威脅,提醒政府及早築起防禦的大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