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何盟國在二戰時對猶太人被屠殺反應冷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4 09:43:11  


 
  當一切為時已晚

  1942年12月,盟軍第一次在官方聲明裡提到發生在歐洲全境的大屠殺。這篇聲明的作者是丘吉爾首相的左膀右臂,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當他在下議院宣讀完這份聲明,議員全體起立默哀一分鐘。BBC也有了回應,呼籲歐洲大陸幸存的猶太人躲藏起來,同時向柏林投放了15萬張印有這份聲明的傳單。然而,這些努力如泥牛入海。倒是希姆萊有所反應,他向希特勒提議能不能釋放一些猶太人,用來換取贖金或是重要戰略物資。試探性接觸很快通過瑞士和瑞典進行,但是英國斷然拒絕,內務部大臣立刻警告說:“大不列顛只可能接納少量猶太難民,數目在1000人~2000人之間,再多就不行了……而且,接納的前提是把他們送到馬恩島上,在那兒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通過中立國交換藥品或是物資的提議更是想都不要想,無論什麼都不能打破英國封鎖歐洲大陸的總體戰略。那麼,使用軍事手段幫助猶太人呢?顯然,空中打擊位於波蘭的集中營路途太遠,而且還可能激起納粹對英國的報復性空襲,或是虐待落在他們手裡的英國飛行員。放聰明點吧!皇家空軍還是袖手旁觀的好。

  在解救猶太人問題上,英國外交部的態度亦很冷漠。1942年底,英國駐土耳其外交官向國內轉達過羅馬尼亞的提議,申請給7萬名羅馬尼亞猶太人頒發簽證,安東尼.艾登的答覆只有兩個字:“過分。”外交大臣每每尋找種種借口為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無所作為開脫。

  1943年5月,英國拒絕7萬名保加利亞猶太難民入境,艾登便暗示說這批人裡可能安插有納粹密探。倫敦最有勢力的猶太人拉迪.雷丁向丘吉爾懇求救一救水深火熱中的猶太同胞,後者回答說,他所描述的大屠殺從技術角度講根本說不通。看起來,拯救同胞的出路只有一條:打贏戰爭。為達到這個目的,盟國顯然需要在諾曼底海灘有所突破,而不該把目光局限在丘陵密布的波蘭原野。

  不待戰爭結束,猶太人終於盼來了奇跡。1943年9月29日,瑞典探聽到8000名丹麥猶太人將被押到集中營,便伸出雙臂接納了他們。這次成功的營救喚醒了沉睡的美國人。同年10月6日,400名猶太教拉比從國會山出發步行到白宮請願,抗議政府面對大屠殺無動於衷。政府裡重量級人物也不再沉默。財政部長亨利.摩根韜(羅斯福總統的親信、政府裡惟一的猶太人部長)開口講話了。

  1944年1月22日,總統授權成立的戰爭難民救助署開始工作,全力拯救處在死亡威脅下的受害者,是難民署的主要職責。2000名法國猶太人在美國的幫助下,取道瑞士和西班牙逃出納粹魔爪。但是救贖的力度和方式到此再也不肯前進半步。

  雖然盟軍早就占領了位於意大利境內的福賈空軍基地,卻從不見有人認真考慮過空襲奧斯威辛的事。每當難民署論證這個問題,結論總是認為這種空襲危險性過大,而收效有限——德軍可以輕易修復被破壞的鐵路線。所以與其空襲集中營,不如摧毀奧斯威辛附近的煉油廠。不能把制止大屠殺擺在優先考慮的位置,現在不行,將來也不可能。大家在沉默中彼此心照不宣。德國人那裡,自然得其所哉。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悲劇,日複一日在歐洲大陸上演。(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