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國1931--悲情成歷史 警示留後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8 10:13:42  


日軍殘殺東北抗日義勇軍士兵
 
  2 不應有的現場缺席

  《時代》關於“九一八”事件的報道,起筆選擇了一個很特別的角度,它談到最近一年內世界上幾個國家發生重大事件時,與之相關的美國大使恰好都不在現場:

  去年十月巴西爆發革命時,美國大使摩根(Morgan)正在度假﹔危地馬拉一周內爆發三次革命時,美國大使懷特豪斯(Whitehouse)也在度假﹔阿方索十三世(西班牙國王──引者注)被推翻王位時,美國大使勞克林(Laughlin)還是不在城里。上周,日本軍隊佔領沈陽的中國城的那天,美國駐日本大使福布斯(Forbes)則正在回國度假的輪船上。(《時代》,1931年9月28日)

  這是從美國人的角度來敘述新聞,今天,七十多年過去,當我們重溫歷史時,同樣也可以將之作為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看中國重要人物的現場缺席。

  在中國的重要人物中,本應在沈陽現場出現的當然是少帥張學良。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繼父親成了東北的最高統治者。在宣布歸屬南京中央政府後,他仍被任命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繼續統帥父親留給他的幾十萬軍隊。一年前,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支持蔣介石,決定了閻錫山、馮玉祥聯盟的失敗和中原大戰的結束。之後,他被任命為全國海陸空軍副總司令,成了僅次於蔣介石的中國第二號軍事強人和政治巨頭。1928年,在剛接任父親之位時,張學良曾發表宣言,宣稱將隻專心於東北一地的發展,不再過問關內事務。但兩年後的他改變了初衷,如同張作霖一樣,他不再滿足於隻做東北的統治者,而是把大批精銳部隊調進了關內,成了如同父親一樣統治中國北方地區的人。

  張學良的總部還在沈陽,但海陸空軍副總司令的行營卻設在北平,他是南京的貴賓,蔣介石要用他在北方制約閻錫山、馮玉祥,以防他們東山再起。1931年5月,張學良由顧問端納陪同前往南京,參加國民大會,以僅次於蔣介石的地位而備受關注,此時的他才三十一歲。在準備回沈陽時,張學良卻在北平忽然身患傷寒,高燒多日,隻得住院治療。這一次,張學良未能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沈陽。他當然不會想到,從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去了。七十年之後,當張學良以百歲高齡辭世於美國時,故鄉早已是遙遠的天空了。

  1931年9月18日這天,張學良人在北平。傷寒雖痊愈,但身體尚需調養,他仍住在北平協和醫院的病房。《端納傳》這樣敘述張學良這一天的活動:

  九月中旬端納趕回北平,以確定少帥是否返回沈陽。他發現他的病情已好轉。1931年9月18日是滿洲和中國其他地區完全統一的一周年(應是中原大戰結束一周年──引者注)當天下午,少帥離開了醫院。晚上他和端納在英國公使館赴晚宴。宴會後,張還去劇場觀看中國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的演出,端納回家去了。(《端納傳》,第271頁)

  突變發生了。正在前門中和戲院欣賞梅蘭芳演出的《宇宙鋒》的張學良得到報告,稱沈陽有急電來,他來不及與人辭別,就匆匆趕回醫院。

  失去了回到沈陽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對沈陽的直接控制。如果張學良人在沈陽,如果他的精銳部隊依然在沈陽,“九一八”那一夜是否會降臨?或者,日本關東軍是否會完全不顧他的存在而策劃這樣一次行動,並以令人不可思議的輕易方式如願以償?

  可惜,他不在現場。

  一次歷史代價最大的現場缺席!對他,對中國,都是如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