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緣何兩次拒簽朝鮮戰爭停戰協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5 09:21:52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
  原題:戰爭回憶 1951年失之交臂的和平機會

  1953年7月27日,經過三年多的艱難戰鬥與談判,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終於在板門店簽訂。其實在1950年底和1951年初,13個亞非國家和聯合國曾先後兩次提議停戰,都遭到了中國的拒絕。

  近年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當初如果答應了亞非13國和聯合國的停戰提議,不但可以以勝利者的身份結束戰爭,而且還有可能順便解決台灣問題以及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但中國錯失了這一良機,不但使我們在戰爭中付出了更大的代價,甚至對之後國內經濟建設、國際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台灣問題的解決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這兩次停戰提議是否真的能給朝鮮戰爭帶來和平?歷史無從假設,我們還是重回當時的歷史語境。

  杜魯門:“迄今我們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勢”

  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入朝。10月25日,在雲山地區發動首次戰役,迫使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撤退至清川江。11月中旬,麥克阿瑟又發起新一輪“結束戰爭”的攻勢。彭德懷命令志願軍各部隊後撤30公里,占據有利地勢,等待最好時機殲滅來犯之敵。11月25日,志願軍開始了強有力的反擊。聯合國軍遭到沉重打擊,被迫退回到三八線以南。到1950年12月24日為止,中朝聯軍收複了北朝鮮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全部領土。

  面對接二連三從前線傳來的壞消息,華盛頓陷入混亂之中。杜魯門說這是“迄今我們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勢”。為了保持美國在朝鮮半島和整個遠東的地位,杜魯門在11月30日記者招待會上聲稱,“要採取一切必要的步驟來應付目前的軍事形勢”,當被記者追問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彈時,他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個消息嚇壞了追隨美國的盟友。雖然艾奇遜在當天就代表白宮發表了一項聲明表示,有關核武器的情況絕不會因為總統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而改變,但還是受到了英、法等國的抗議,他們擔心美國人正在“一個不可思議的時間和可能出現最困難的戰略條件下,把他們拖入亞洲戰爭的深潭”。英國首相艾德禮在12月4日飛往華盛頓與杜魯門面談,他們重申決不撤離朝鮮半島,但表示“準備遵循談判途徑,設法終止敵對行為”,“通過和平手段,來達到聯合國在朝鮮的目的”。

  就在艾德禮飛往華盛頓的同一天,志願軍接到了毛澤東對朝鮮戰爭發展前途的看法和意見:朝鮮戰爭有可能迅速解決,但也可能拖長,我們準備至少打一年。敵人有可能要求停戰,但是,美國必須承認將其軍隊撤出朝鮮,而首先撤到“三八線”以南,才能談判停戰。同時,毛澤東還指出,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一樣,諾言、協定都是不可靠的,故應從最壞方面著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