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緣何兩次拒簽朝鮮戰爭停戰協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5 09:21:52  


 
  1951年停戰提議

  第三次戰役於1950年12月31日開始,中朝軍隊出其不意地全線發起進攻,迅速突破了臨津江、漢灘川以及聯合國軍在三八線上預設的防禦陣地,聯合國軍退至三七線附近地區。

  第三次戰役之後,聯合國政治委員會於1月11日通過了“聯合國朝鮮停火三人委員會”提出有關解決朝鮮及其他遠東問題的五項原則意見的報告:在朝鮮立即安排停火;停火實現以後,一切非朝鮮軍隊將分階段撤出朝鮮,並以各種措施實現“聯合國”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政府”的決議;由英、美、蘇、中四國代表討論解決遠東問題,其中包括台灣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

  此時,朝鮮戰場上的失利加深了美國與盟國之間的矛盾,美國政府在政治外交上承受著各種要求停戰談判的壓力。英國於1951年1月上旬舉行英聯邦總理會議提出“不應使美國的政策把聯邦牽累太深”,主張同中國進行談判。但是,美國不甘心讓朝鮮戰爭以失敗告終,希望把朝鮮戰爭體面地維持下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開會決定,除非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由於軍事原因被驅逐,絕不自動撤軍,並且認為,這對聯合國和北約組織的將來極為重要。從這一決定可以看出,除了停火以外的其他內容,美國並不想談,特別是討論台灣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

  “聯合國朝鮮停火三人委員會”的這一方案是在提交聯合國的前幾個小時才通知美國政府的,美國政府在選擇是否支持這個方案的問題上表現出了它只想停戰不想談判的矛盾心理,如果同意則將“失去朝鮮人的信任,並引起國會和輿論界的憤怒”,而不同意則會“失去我們在聯合國中的多數支持”。

  艾奇遜根據中國1950年12月曾拒絕聯合國提出的停火議案,認為中國領導人態度強硬,“政治上尚不成熟”,推斷中國政府有可能再次拒絕這一方案。他建議杜魯門同意這項方案。“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熱切地希望並且相信,中國人會拒絕這個決議,從而我們的盟國會回到比較清醒的立場,並追隨我們把中國人作為侵略者進行譴責”。

  結果正如美國所願,周恩來在1951年1月17日複電聯合國時拒絕了這項不包括政治談判的停火方案,認為這“只便利於美國維持侵略和擴張侵略,決不能導致真正的和平”。同時周恩來還提出建議:在中國舉行包括中、蘇、美、英、法、印度、埃及的七國會議,在同意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及朝鮮內政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的基礎上舉行談判,談判的內容必須包括美國武裝力量從台灣及台灣海峽撤退和遠東有關問題。1月27日周恩來與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談話時指出,我們主張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但美國侵略朝鮮的同時侵略台灣,這就破壞了和平;美軍越過三八線,就更破壞了和平。等到美軍逼近鴨綠江,再加上美機轟炸我國人民,美艦炮轟我國商船,這就更破壞了和平。我們要爭取和平,就必須去掉這些對和平的威脅。

  事實上,中國政府此次拒絕的只是先停火後談判的原則,而不是拒絕整個以五步方案為基礎的停戰提議。但美國只關心最終的結果。只要中國拒絕了停火方案,美國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戰爭責任就可以完全甩到中國政府的頭上。1月20日,奧斯汀特使向聯合國第一委員會提交了一項提案,公開宣稱中國為侵略者。2月1 日,這項提案在聯大獲得通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