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緣何兩次拒簽朝鮮戰爭停戰協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5 09:21:52  


 
  是機會還是陰謀?

  對於中國兩次拒絕停戰提議,一些學者認為,中國錯失了一次良機,甚至把中國此後在內政外交方面遇到的困難都歸於中國對停戰提議的拒絕。得出這樣的結論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層面的考慮:第一,當美國軍隊被趕過三八線時,毛澤東賴以決定介入戰爭的考慮基本上都已經變成了現實,毛澤東對中國安全和主權受到威脅的擔憂被解除,北朝鮮政權得以完整地保留,中國也已經盡到了其為社會主義陣營所承擔的責任和國際主義義務。如果中國此時接受停戰提議,則可以以勝利者的身份結束這場戰爭,不僅中國安全和主權受到威脅的擔憂化為烏有,甚至台灣問題和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都有可能得到較為有利的解決。第二,退一步講,即便停火失敗,至少中國軍隊還可以借此機會獲得寶貴的時間以重建進攻的力量。但是,從中國出兵的戰略預期以及國際形勢來看,中國在當時是不可能接受這兩次停戰提議的。

  經過志願軍第一、二次戰役的打擊,聯合國軍隊被迫退回到三八線以南,朝鮮戰場上的形勢讓中蘇及朝鮮的領導人都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到了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攻占漢城,將戰線推至三七線附近。從戰場形勢來看,中國出兵朝鮮的部分目標已經達到,但毛澤東最初制定的“消滅敵軍,把美國人趕出朝鮮半島”的目標依然沒有實現。而毛澤東希望達到的,不僅僅是要解除軍事上的威脅,還有台灣問題、中國加入聯合國等問題,這一點考慮可以從1950年12月22日、1951年1月17日周恩來兩次提出的停戰建議中看出來。所以,毛澤東才在面對這兩次停戰提議時認為,美方在主力未受損、而志願軍正處在勝利進攻的形勢下玩弄停火,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爭取喘息之機,整軍再戰。同時他還認為,美國政策的改變只會出現在幾個美國師被殲滅之後,“只要我軍多打幾個勝仗,殲滅幾萬敵軍,整個國際局勢就會改觀”。

  中國拒絕停火提議與蘇聯和朝鮮的態度也有關。陳兼也認為,毛澤東此時的不妥協態度是因為中國需要同北朝鮮保持團結,而金日成等北朝鮮領導人都希望能使朝鮮半島得到統一,他們不相信彭德懷關於中朝聯軍已無力繼續進攻的看法,並向毛澤東和斯大林抱怨彭德懷。1951年1月14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表明了中國的官方立場,強調立即停火在共產黨一方是不能接受的。只有當美國對諸如從朝鮮撤出全部外國軍隊、解決台灣問題、把其他遠東重要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等重要條件表示同意之後,北京才能同意進行談判。北朝鮮對這一反饋感到滿意,並於1月16日複電表示同意。第二天,周恩來正式拒絕了13國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