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孔門弟子們官運亨通 孔子想當官為啥沒人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5 11:24:31  


 
  孔子之後,曾子帶出了子思這個學生,子思帶出了孟子……到了荀子,則帶出了李斯這樣太會用手段的學生,老師的作用真的太大了。

  記得明初那個知識分子方孝孺吧,永樂皇帝要殺他的時候,他為了死後能有個好聽的謚號,堅決要做忠臣,表現出大無畏的樣子,希望皇帝成全他的美名。他對著永樂帝大喊大叫:你充其量滅我的九族,滅吧。而永樂皇帝偏偏要滅他的十族,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師的家族,永樂皇帝的邏輯是,老師沒有教好。

  撇開殘忍的權力鬥爭不說,這件事也可以從另一方面讀出中國文化中的另一種精神:師道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道、臣道和師道是合一的,所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為什麼老師稱呼學生為弟子呢?既是“弟”,像兄弟一樣,又是“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正是“門人”嗎?是一家人,感情連在了一起。

  在文化的傳承中,老師的作用太重要了,好老師太重要了。單純從教育上看,孔子是非常好的老師。

  孔子留給世人的非物質遺產,大體可分為做人、處世和做學問三部分內容,這些理念迎合了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禮之用,和為貴”,這些幾乎都已成為後人廣泛接受的為人處世準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學習經驗和技巧同樣也深入人心。

  儒家的支派是這樣傳下來的: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叫顔回,可惜的是,32歲就短命死了,據說主要原因是長期的營養不良,吃不起肉,甚至窮得幾天都吃不上飯。顔回死後,孔子悲痛欲絕,無奈無力回天。曾子,比孔子小46歲,跟著孔子當學生的時候,年齡方面還像個“寶貝”樣。在孔子的眾多學生中算比較魯的一個,就是拙,不是心眼多、反應快的那種人,也不是能說會道的人,學問僅次於顔回,人也很勤奮,孔子很欣賞他,於是就傳心法於曾子。後來曾子嫡傳了孔門道統。孔子的孫子子思是他的學生。所以,《論語》在開篇的第四句話就是曾子說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提出來,做人要做到對人內心沒有虧欠,一輩子做人都“戰戰兢兢”,發抖啊,腳都不敢踩實,而且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好像站在懸崖邊緣,不得不異常小心謹慎。曾子感慨說,做人一輩子,要想修養到死都沒有遺憾,實在不容易,需要下很大功夫。這個修養和境界就是孟子說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吧。

  曾子寫了一篇聽老師講課的心得報告,全文1753字,取名叫《大學》。《孝經》也是曾子著的。

  曾子又傳心法給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也寫了一篇心得報告——《中庸》,全文共長達3568字。子思把他爺爺孔子的道加上他老師曾子的理解,整理出來後,傳心法給他的學生孟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