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政改迎來新的機遇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6 10:32:26  


 
  如今,上述問題或有所緩和,或正在按部就班地加以解決,因而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已迎來政治體制改革的新機遇期。這當然不是因為深圳等四大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更主要在於中國的經濟金融體系改革和各項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如就業、醫療、養老等),不僅呼喚“政改”為之提供保障,也在於經濟改革和社會改革為“政改”提供了穩定的環境。

  換言之,中國“政改”計劃的順利啟動,需要兩大條件作為基本保障:一是良性的經濟環境;二是穩定的社會環境。因為,對於中國來說,政治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不是解決由哪個黨派或政治力量來執政的問題,而是在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模式中,通過對政治運行體制的進一步整合,達到社會的最優化管理,徹底解放生產力,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富強興盛、長治久安。而從目前條件來看,這些條件基本具備。

  中國漸進式的經濟體制改革過程,為政治體制的改革提供了借鑒。與經濟體制改革一樣,中國在政改過程中應避免製造新的社會衝突、挑起族群矛盾和產生階層分裂。為此,在中國經濟社會正處轉型期的現階段,政改的展開也必須走循序漸進的道路,首先依然有賴於公民意識和素質的培養。正如政治學者所言:民主政治需要的“不是順民,也不是暴民,是有理想,有擔當,有愛心的公民,是能夠自立參政,自主維權,自律守法的公民”。只有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政治體制,才可能實現真正的民主、透明和公平,也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社會矛盾激化,防止在“民主”的名義下,多數人對少數人實行“暴力”,防止低效率甚至沒有效率的“民粹主義”。

  其次,有賴於作為執政黨的中共在黨內推進民主的成效。中共自十六大以來便把推動黨內民主作為其政治改革的一個最為重要的議程。而中共黨內民主的核心是黨的領導層民主選舉、用人機制上的民主選拔程序和監督機制。如果黨內民主解決不了,當然無法去談民主執政和民主社會建設。

  按最新公布的數據,中共現有黨員7799.5萬名。這個數量大大超過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口數。因而從這一層面上說,黨內民主改革可作為社會民主的一次具有示範意義的嘗試和實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