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引入公眾監督束縛官員 中國政改新動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7 00:59:48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2月時發表的數據,稱2009年全國房價漲幅僅1.5%,當時即遭輿論界質疑。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5日載文《以開放與輿論力量推進改革新歷程》,文章說,中國媒體與網民參與公共政策討論,公眾對政府行為監督批評;行政部門與公眾互動的事例正越來越多而密集。輿論的作用正被最高層放到突出位置。官方引入公眾參與監督,不僅回應社會大眾日益迫切的問政參政熱情,可能也包括高層利用民意來推進改革,束縛體制內官員的隱含用意。摘要如下:

  中國媒體與網民參與公共政策討論,公眾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與批評;行政部門與公眾互動的事例正越來越多而密集。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2月時發表的數據,稱2009年全國房價漲幅僅1.5%,當時即遭輿論界質疑;上周,國土資源部恰好公布了另一個截然相反的監測結果說,去年全國住宅價格增幅高達25.1%,是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 

  同一周裡,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8個中央部級單位與局級行政機構先後在各自網站上“晾”出了本年度的財政預算。這一開先例的創舉,改變了傳統上行政部門財政的秘密運作方式,減少權力部門的信息壟斷甚至於對財務的完全主控權,被視為中國往政治文明邁進的重要一步。

  而公眾的反應之熱烈,也在意料之中。在肯定“公開總比不公開好”的大前提下,輿論界同時認為,第一次預算公開的結果與社會期待有差距,而且賬本公開的條目過粗,備受關注的“三公”消費未明示於眾等等。 

  各個賬本被置於放大鏡下,受全社會的端詳,銳利的觀察者們也從中發出了公共部門對屬下職工的住房保障支出過高的批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