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走出國門,打造“境外經貿合作區”。 |
中評社訊╱題:境外經貿合作區:為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打造新的平台 作者:鐘正巖(北京),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
•何謂“境外經貿合作區”?
•“境外經貿合作區”内容爲何?
•中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前景如何?
•怎樣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經營模式的由來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經營模式由企業首創。最初,中國企業在境外建設只供本企業使用的生產和貿易基地,如海爾美國工業園、巴基斯坦工業園等。後來,企業在境外建造的園區向製造、物流、貿易多功能、綜合性園區發展、園區不再局限於僅為本企業提供服務,而是要成規模地吸引從事製造、貿易活動的二級開發商進駐入園。
2006年,杭州華立集團與泰國安美德集團在泰國羅勇府聯合建設的“羅勇中國工業園”一期工程已經正式宣佈啟動招商。此外,多家中國企業已經啟動在俄羅斯、尼日利亞和某些東亞、東歐、南美國家的綜合性投資貿易合作區的建設規劃。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在2006年商務部向社會公佈的13項重點工作中,建設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是其中之一。商務部領導在多個場合表示,要建成若干有影響、效益好的境外經貿合作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省市率先探索。商務部擬設立專項資金,用於對符合條件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給予支持。2006年,商務部正式啟動了扶助對象的申報和評標。同時,商務部還表示,政府將出面,根據投資環境、市場容量及貿易安排等,選定一些設區國家,與東道國(地)政府商談,努力為中國企業爭取當地優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1月26日,在巴基斯坦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還和巴基斯坦總理阿齊茲一道,共同為中國首個正式在境外掛牌的經濟貿易合作區——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揭牌。
中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重要意義
以2001年加入WTO為標誌,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01~2005年間,中國貨物出口總額以年均30.1%的高速度增長,一定程度由於強勁外需的拉動,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不過,在經歷外貿高速增長之後,當前企業發展和國家戰略都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主要包括:企業國際化戰略推進;貿易摩擦的化解;貿易交換地位和比較利益的提升;貿易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擴大趨勢的適度扭轉;高額外匯儲備的有效化解和使用;等等。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經營模式的出現,對企業和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立了中國企業內部合作機制,為廣大中國企業群體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新的平台。國際經驗表明,企業度過出口高增長階段後,對外直接投資意願將大大增強。然而,就跨國投資和經營而言,中國各類企業擁有的優勢和面臨的問題互不相同。大型企業集團資金實力雄厚,管理素質較高,服務功能完備,而廣大中小型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除以本國為基地開展外貿出口之外,為繼續開拓國際市場,中國企業迫切需要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在境外設立開展生產和貿易的設施場所和工作平台。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模式,各類中國企業得以在跨國經營的業務功能上形成支持和配合關係。由此,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成,就意味著為一個中國企業群體造就了一個有效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合作的新平台。
第二,境外經貿合作區將通過穩定的服務環境和管理功能,通過集體談判機制,通過本國企業集聚和產業集聚效應,為境外中資企業提供良好的商務發展環境。(1)境外經貿合作區建立後,通過入園企業的集聚和合作,一定程度降低了企業跨國經營面臨的管理和服務風險。(2) 企業集體投資,相對容易引起東道國各方的重視,並有利於爭取到有利的合作條件和優惠政策。(3)生產同種產品的企業集聚,相互之間將在信息、設施、市場等方面形成效益共通/成本分攤效應;在企業經營上則形成良性的競爭和促進機制。(4)圍繞園區主導產品,本國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也可尋找到恰當商機,形成產業鏈發展機制。(5)企業相對集中,有利於建立政府企業溝通機制,便於政府有效、恰當地開展管理和服務。
第三,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利於緩解貿易摩擦,有利於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有利於和諧經貿關係的建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將加快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步伐,乃至推動中外國家經貿合作水平的提升,增進利益交匯點,實現利益互補和共贏。一是通過利益共享,從源頭上緩解貿易摩擦。依託境外合作區開展生產和貿易,中國企業製造品原產地得到轉換,從而一定程度規避了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二是通過產業集聚和建立當地營銷網絡,可以避免無序競爭,提高中國企業的非價格競爭力,從而促進中國外貿增長方式轉變。三是境外經貿合作區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其建設和運作將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並深化中外經貿聯繫,增進相互感情,乃至促使和諧經貿關係得以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