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必然之舉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08:31:41


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具體行動,是下一階段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巨大的制度紅利。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基礎規則、高標準聯通的市場設施、統一的商品與服務市場、公平監管體系,以及對不正當市場行為的干預,為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發展階段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利用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全面戰略部署,也是在當今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辦好自己的事情、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具體行動,是下一階段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巨大的制度紅利。

  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基礎支撐

  北京日報發表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志彪文章分析,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項基礎性的制度改革,但其迫切性更多體現在,它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

  第一,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進程發生逆轉,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也加劇了逆全球化的趨勢,發達國家內顧傾向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生局部斷裂,對中國經濟循環產生重大影響。過去我們針對西方市場實施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的環境條件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必須根據形勢的變化,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戰略和新思路。這就要開始重視和利用中國日益強大的國內市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以及國內購買力的增長,中國市場不僅可以為自身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還可以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中國貢獻。因此,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中國擴大內需戰略,是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而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先手棋,是在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

  第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為了暢通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是實現經濟循環,而且要以國內循環帶動促進國際循環。經濟活動需要產業鏈上各種商品和要素的無縫鏈接,再生產各環節實現正常循環。如果鏈接或循環過程中出現堵點、斷點,微觀層面表現為企業的停產、限產甚至破產等,宏觀層面會出現增速下降、失業增加、風險積累、國際收支失衡等問題。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暢通經濟循環最主要的任務,是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有效性,消除關鍵技術、原材料等瓶頸制約,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顯然,全國統一大市場尤其是要素市場的建設,將在其中發揮極其重要的機制和載體功能,有利於促進國內供需有效對接。

  第三,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為了實現產業高水平自立自強。當前,一方面,中國生產要素的相對優勢出現變化,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逐漸走向瓶頸,利用技術創新消化高成本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重大舉措就包括科技創新和突破產業瓶頸。另一方面,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力度,我們急需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方面破解“卡脖子”難題。因此,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成為中國能否更好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只有立足於國內強大的統一大市場,切實暢通國內大循環,加快壯大自身高技術產業,才能在各種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中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形成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產業體系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誘發技術創新、降低技術創新成本和集聚創新人才與資源等方面,尤其是來自消費者日益提高的多樣化消費需求,可以激發企業形成持續性的技術創新。

  第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為了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大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穩定經濟循環體系的基本盤,具有“向內集聚資源”和“向外集聚資源”的雙重作用。它不僅可以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發展本國的創新經濟;也可以助推中國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走出去”,增強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進而塑造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市場資源是中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為此,我們要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實際,通過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釋放中國強大的內需潛力,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發展過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