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細數美國反恐戰爭的三大戰略錯誤(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7 15:39:53  


9月1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的駐伊美軍基地,駐伊拉克美軍前任最高司令奧迪爾諾(右二)和新任最高司令奧斯汀(前左一)在美副總統拜登(左一)和國防部長蓋茨(右一)注視下進行駐伊美軍軍旗交接儀式。新華社
  9年前,9月11日,對於美國來說,無疑是災難的一天。但當時很少有人意識到,紐約世貿大廈的倒下只是一場漫長災難的開始。 

  9年後的這一天,美國各地都舉辦了“9.11事件”的紀念活動。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清楚,9年前開始的災難仍未結束。 

  這場由恐怖襲擊而起的災難逐漸演化為“反恐戰爭”的災難,災難的發生地從美國本土轉向阿富汗、伊拉克。9年中,美國大兵的鮮血每一天都在流,戰爭中的陣亡人數已經遠超當年在恐怖襲擊中的遇襲身亡人數。付出的代價之巨大與反恐成效之微小形成強烈反差,當年發動襲擊的元凶本.拉登仍未落網,而伊拉克滿目瘡痍,阿富汗戰火猶酣。 

  反恐錯了嗎?沒有!但反恐跟反恐戰爭確是兩回事。 

  戰略上的嚴重錯判 

  9年前,“9.11”恐怖襲擊發生的第四天,站在紐約世貿大廈的廢墟上,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誓言:“正義必將伸張”。如今,9年過去,用大把美元和數千美國大兵鮮血澆灌的“正義”依然虛懸半空。 

  “一超獨大”的美國實力之強大毋庸置疑,可為什麼就是無法收獲反恐戰爭的勝利?抑或美國人從未清楚地知道他們所需要的勝利是什麼?9年的鏖戰過後,每分每秒都在流血的美國是時候為代價慘重的反恐戰爭定下一個明晰的目標了。 

  如果當年美國人將自己的敵人僅僅鎖定為本.拉登以及那些參與製造“9.11”襲擊的恐怖分子,反恐戰爭應不會如此曠日持久。可惜經歷“9.11”傷痛的美國,上至總統下至國民,普遍被一股巨大的報復衝動包圍,做出了非常嚴重的誤判:美國的敵人們已經聚集起來,要麼是美國,要麼是美國的敵人們,總會有一方率先發起致命一擊。 

  這意味著“9.11”不是個案,而是美利堅又一次面臨全方位的安全挑戰。靠著克林頓政府留下的雄厚家底,小布什以為這種挑戰沒什麼大不了。於是,美國走上了一條全面、快速清洗所有安全威脅的道路。如果不是伊拉克和阿富汗局勢澆了小布什一頭冷水,天知道美國的清算名單還會拉多長。 

  現實情況證明,“沒想好結果,先打了再說”的粗疏戰爭策略所要付出的代價之慘重,即便強大如美國也經受不起。用反恐戰爭代替反恐戰略,美國透支了世界對於其深受恐怖襲擊之傷的道德聲援,最後收獲了世界各地反美情緒的高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