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中美兩軍應“相互確保依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7 09:35:56  


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編隊。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環球時報》發表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教授徐輝的文章稱,當前的中美關係“被聚焦”在兩軍關係上。自今年一月奧巴馬政府宣布大宗“對台軍售”以來,兩軍交往再度中斷。近來又在中國周邊海域出現了一系列軍演並就此展開異常激烈的“口水戰”。對此,兩國輿論界有各種解釋,目前看至少可歸納出三種觀點,即:“行為反應論”、“心理焦慮論”、“戰略試探論”。到底哪種觀點正確,結局會怎樣,現在下結論似乎為時尚早。儘管美韓軍演可與“天安艦事件”掛鈎,但中國軍隊的演習大多屬於隨著季節變化按綱施訓的例行性演習,只是被熱心媒體的集中報道放大了,而且一經人們把它們放在當前中美兩軍關係框架之內來“普遍聯想”,就會自然地被視為是“針鋒相對”的一系列互動。然而,這並非中美軍事關係的全部。

  要全面地歷史地看待中美兩軍關係,就不能忽視兩個基本的事實。第一,中美兩國和兩軍高層都多次表示兩軍關係非常重要,希望加強交流,即便所謂的 “鷹派”學者也是這樣認為的。第二,歷史上兩國軍隊曾為兩國友好關係的建立和穩定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上世紀70到80年代,兩軍關係甚至成為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先行者”。冷戰後,兩軍關係曾先後經受了“台海”、“炸館”、“撞機”等危機但最終得以維繫和恢復,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關鍵時刻軍隊始終能夠以兩國關係大局為重,即使面對媒體和公眾的巨大壓力,也以理性的態度對待各類危機事件。過去30年和平發展取得的成就證明,軍隊的大局意識和理性選擇的結果是改善了安全環境。

  兩軍如何才能打破不斷陷入“准危機”的怪圈,繼續為兩國關係發揮積極作用呢?筆者認為,關鍵有兩條:一要繼續著眼大局,二要學會共處。所謂大局,包括時代發展的大局和兩國關係大局。在全球化的核時代,全面軍事對抗不符合歷史潮流,兩國力量消長更不能靠軍事手段來完全控制和改變。目前關於“中美兩國衝突難以避免”、“兩軍必有一戰”等觀點的背後,都是簡單地通過歷史類比來思考當今這對獨特而複雜的雙邊關係。這顯然不是一種進步的視角,至少不是21世紀的觀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