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外媒稱中國已完成潛艇技術整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7 07:59:56  


 
  2、動力系統局限使中國潛艇俄歐兼具。

  在動力系統方面,AIP系統儘管對中國而言尚存一定技術難度,但作為一種在國際常規潛艇領域廣泛擴散的技術,中國的新型常規潛艇必須具備。因此,在動力系統中,值得探討的只剩下了潛艇的推進裝置。即在下一代中國國產潛艇上,究竟應採用傳統的低速大傾角9葉螺旋槳?還是更新的泵噴推進技術呢?答案是前者。

  眾所周知,儘管在漫長的冷戰期間,俄制武器一直在性能上與美制武器難分伯仲,但即使是俄國人自己也承認,自身的技術水平與美國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其在裝備研發領域內,普遍採用集中力量使單項技術獲得突破,之後借助集成手段實現裝備整體水平的發展。但明眼人都明白,這種裝備研發模式過於功利,其意義也僅限於對單個武器,對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並不大。但在蘇聯的整個武器研發系統中,潛艇卻是一個例外。或許是很清楚可靠性對潛艇的重要意義,蘇聯在一來是就選擇了相對穩妥的發展方式。而這也使潛艇成為俄制轉隔壁中,位數不多的,在性能上與美制同類裝備前面齊平,甚至有所超越的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時間,即使俄羅斯為最新的“雅森”級攻擊型核潛艇進行推進裝置選型。儘管蘇聯在武器研發過程中,曾經犯過急功近利的錯誤(其實美國也是一樣),但在未“雅森”級進行推進系統選型時卻表現的相當理智。其首先在“基洛”級Б-871 (“阿爾羅薩號”) 號上裝備了泵噴系統。但在最終面試的“雅森”級首艇“北德文斯克”號上,採用的仍是傳統的低速大傾角9葉螺旋槳。由此可見俄羅斯在這一事件上的謹慎態度。

  相比俄羅斯,潛艇技術相對有限的中國在發展全新技術時,更需要謹慎的態度。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開放研發,保守採用”,即在研發過程中廣泛吸納尤其是來自歐洲的先進技術,在成本獲得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對各種有前途的技術類型均進行適當研發,但在選擇哪項技術最終被用於實踐時,態度一定要歸於俄式的保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