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各國因為國家和地區問題加強了自身的海軍建設。新加坡購買了六艘“無畏”級護衛艦,此外還從瑞典購買了四艘A-12和兩艘A-17潛艇,還設計建造了兩艘“堅忍”級登陸艦。印尼購買了四艘“西格瑪”護衛艦,四艘韓國建造的兩栖支援艦,並從中國購買了C-802反艦導彈。印尼計劃到2020年建成“綠水海軍”。越南為了保護自己專屬經濟區內的資源,同時對中國進行有效震懾,也加強了自己的海軍建設。越南主要是加強自我防衛能力,先後購買了三艘新型護衛艦,從韓國和波蘭手中購買了一些二手水面艦艇;2009年,它從俄羅斯訂購了6艘“基洛”級潛艇。另外,它還服役了一些巡邏艇。此外,東南亞的其他國家也在加強自己的海軍建設。
這份報告認為,這些國家的海軍建設將會對亞太地區產生重大影響。至少,它將會使該地區可能的衝突更加現代化。各國海軍的發展可能會加強地區安全和穩定,而海軍能力的加強也有助於救災、維和、打擊海盜和巡邏等任務的展開。報告同時指出,不宜過早對該地區各國海軍建設對地區的影響下結論,應繼續進行觀察。
接著,作者提到了中國的海軍理論。中國的海權觀念最早出現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但早期的大多數文章只是介紹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和他的海權理論;並未對馬漢的理論如何在中國運用進行討論。自2000年以來,中國國內的文章開始討論海權的實際定義及其對中國的意義。
中國的海權觀念包括三方面;1)有限的目標和作戰範圍:僅在國家主權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背景下,關注中國的海洋權益;2)內容的多樣化,包括國家領土、海上通道和海上非傳統安全、保護、發展和利用海洋資源,保護中國重要海外利益的安全;3)全面性綜合使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等各種手段來確保中國的海洋權益。
中國國內的討論還提到了海洋意識對中國海洋戰略的必要性;許多學者認為,通過增強國民的海洋意識,人們能夠對海洋對中國和其海洋發展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認識。海洋意識包括人們對海洋國土、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權益、海洋資源、海洋環境、海洋科技、國家安全和海洋軍事空軍的認識。1994年發表在大連艦艇學院《政工學刊》上的一篇文章,最早公開呼籲加強海洋意識。自此之後,開始呼籲加強海洋意識的呼聲逐漸高漲。中國認為,加強海洋意識非常重要;因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忽視了海洋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性。也因為這樣,中國的海防一直都比較弱,使得外敵有機可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