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盤點13次國慶閱兵:見證中國軍隊歷史變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4 09:52:12  


 
  見證二——

  海軍:從“黃水”海軍到“藍水”海軍

  開國大典時,人民海軍司令部還沒有成立,海軍尚未成為一個獨立軍種。因此,開國大典閱兵式,海軍僅是象徵性地組建了1個方隊由東北海軍學校和華東海軍艦隊各選調1個排組成;海軍受閱裝備是零。

  開國大典前的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省泰州白馬廟鄉宣告成立,當時使用的艦艇都是起義和繳獲的國民黨海軍艦艇。1950年4月14日,海軍領導機關正式在北京成立。

  此後的12次國慶閱兵,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海軍隊伍和裝備在不斷壯大:1950年至1953年國慶閱兵,海軍學校的學員組成一個大隊參加受閱;1954年海軍“重慶號”艦、第五海軍學校組成水兵方隊參加受閱;1955年國慶受閱,大連海軍學校、青島海軍學校學員組成海軍方隊參加受閱;1956年至1959年國慶海軍受閱方隊都是由海軍學校學員組成,仍然未出現海軍裝備參加受閱。

  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海軍除徒步方隊外,首次增加了一個海軍導彈方隊參加受閱,當時亮相的是先進的國產艦艦導彈;1999年國慶50周年受閱海軍共參加了6個方隊、梯隊:由大連艦艇學院組成的海軍院校方隊、由海軍潛艇學院組成的水兵方隊、由海軍陸戰隊組成的海軍陸戰隊方隊、由海軍組成的艦空導彈方隊;由海軍組成的兩個不同型號的艦艦導彈方隊、由海軍航空兵組成的國產“飛豹”殲擊轟炸機梯隊,其中海軍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海軍陸戰隊是首次參加國慶受閱。海軍戰機和艦空導彈是首次在國慶閱兵亮相。

  透過國慶閱兵視角,可以看到海軍全景式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海軍先後建立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並建立和完善了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岸防兵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五大兵種,實現了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變革。

  人民海軍水面艦艇

  從最初使用的艦艇都是起義和繳獲的國民黨海軍艦艇,到水面艦艇部隊已發展成擁有驅逐艦、護衛艦、獵潛艦、登陸艦、導彈艇、魚雷艇、布雷艦、掃雷艦和各種勤務艦船的海軍主力兵種,形成了以新型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為代表的水面打擊力量,具備海上偵察、反艦、反潛、防空、布雷等作戰能力。

  1949年11月,以華東軍區海軍學校培訓的學員為基礎,在南京組建了海軍第一支水面艦艇部隊——第一艦大隊和第二艦大隊。目前,水面艦艇部隊已發展為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三級以上戰鬥艦艇達數百艘,噸位是上世紀80年代的5倍以上;海軍擁有各類作戰艦艇的數量,相當於50年代的10倍。目前,海軍三大艦隊已擁有數十支驅護艦支隊、快艇支隊、登陸艦支隊和作戰支援艦支隊,構建起與維護國家海洋安全和發展利益要求相適應的海上防衛體系。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能自行製造魚雷快艇、導彈快艇。1975年12月,我國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導彈護衛艦交付部隊使用。1971年12月,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交付部隊使用。改革開放以來,海軍水面艦艇部隊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第二、第三代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新型導彈快艇、大型登陸艦、掃雷艦、遠洋綜合補給艦相繼裝備部隊。目前,中國已能自行建造中型水面艦艇,正向自行建造大型水面艦艇轉變。

  隨著中國海軍武器裝備進入導彈化、電子化、自動化,國產驅逐艦經歷三代發展,已實現從眼瞄手操到單系統自動化,再到全系統自動化的跨越。如今,信息化戰艦已經成為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中堅力量。

  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作戰訓練方式也發生了質的飛躍。中國海軍新型海上戰鬥群整體攻防、立體作戰能力已今非昔比。海軍諸軍兵種近海綜合作戰能力已基本形成,遠海機動作戰能力正穩步發展。

  據有關統計,自人民海軍創建以來,先後擊沉、擊傷和俘獲敵艦船415艘,打破了國民黨軍隊對大陸的海上封鎖,並完成了遠程運載火箭飛行試驗、發射試驗通信衛星、赴南極科學考察等重大海上保障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