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伊拉克戰爭:要怪就怪克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2 00:08:07  


  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伊拉克戰爭並沒有讓美國在世界面前樹立“成王”的形象,包括在阿富汗的戰爭,因為最終的結果,沒有一個“敗寇”可以對美國單邊主義下的戰爭負責。

  新民周刊報道稱,2013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戰爭爆發十周年紀念日。沒有一個國家為這個紀念日作隆重的懷舊活動,包括戰爭當事國美國和英國。倒是這一天前後幾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生連串爆炸襲擊,數百人死傷的血淋淋場面,重新讓世人把目光投注于滿目瘡痍的伊拉克,喚醒了人們沉睡的記憶,追憶那些人與事。

  要怪就怪克里

  我們把鏡頭先打給克里,因為克里不僅是當年唯一能夠阻止布什大興單邊主義之道的中堅人物,也是避免美國自由主義全面失守于新保守主義的核心人物。但他沒有做到。

  3月20日,剛從卸任的希拉里手中接過國務卿之接力棒的美國參議員約翰.福布斯.克里,陪同總統奧巴馬,在這一特殊之日,低調來到以色列,開展了對以色列、約旦等國的“中東首訪”,這也是奧巴馬連任總統以來的首訪。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的連任首訪,繞過了前共和黨總統小布什的戰爭遺產伊拉克,但克里不能繞過。

  克里國務卿24日“突然現身于”伊拉克,爾後又“突然現身于”阿富汗,這些本是計劃中的外訪,但伊阿安全局勢等因素,造成了不會提前預告的“突然訪問”。克里在與馬利基總理會晤時說,如果伊拉克希望在敘利亞問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必須加強對伊朗飛機的檢查。

  在老布什發動海灣戰爭和小布什對伊“反恐戰爭”之前,遜尼派薩達姆治下的伊拉克是伊朗的宿敵,兩伊戰爭斷斷續續一直打個不停。那時,伊朗是美國的“敵人”,但薩達姆的伊拉克卻是美國的中東友國。

  老布什打的海灣戰爭,被美國傑克遜主義者認為打得“很不好”,因為薩達姆還在台上。美國傑克遜主義者信奉麥克阿瑟的名言:“除了勝利,別無他求。”小布什替父親做了徹底的傑克遜主義者,2003年3月20日,美國的巡航導彈落在巴格達城里,之後,包括薩達姆兩兒子在內,薩達姆們要麼被絞死,要麼被亂槍打死。

  但“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由遜尼派主政改色為什葉派,宗教共同體認同令戰後伊拉克繼續與美國宿敵伊朗靠攏。

  如果當年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正目標是伊朗,是想在伊朗周邊構築跨波斯海灣的包圍圈,那麼今天看來令約五千美軍士兵死亡、數萬人受傷的伊拉克戰爭,其結果正好適得其反。夾在敘利亞與伊朗之間狹長的伊拉克飛地,成了伊朗勢力西擴的黃金走廊。

  2005年11月30日,布什總統在海軍學院作了“在伊拉克勝利的國家戰略”的演講。2003年大勝的喜悅,已經開始被美軍不斷傷亡的報道和國內懷疑主義及反戰主義所沖淡。

  布什大聲疾呼:“我們決不把伊拉克交給恐怖分子。”“除了完全取勝,我是不會罷休的。”“只要我一天是美國總司令,美國就一天不會在自殺汽車和刺客面前轉身逃跑。”

  身為民主黨參議員、並在2004年與布什角逐總統競選戰中敗陣的克里,依然對伊戰如何收場持不甚明朗的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