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復斷裂的“中國認同”,中華文化是有效的黏合劑。 |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林紅博士在《中國評論》月刊五月號發表專文《和平發展形勢下台灣民眾的“中國意識”》。作者表示:“六十多年來,兩岸人民生活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他們各自的政治體驗和政治認知完全不同。現在看來,雙方對於兩岸處於‘兩制’之下沒有異議,問題就在於對‘一國’的認知。主權共識的缺失,正是‘一國兩制’在兩岸問題上面臨的最大挑戰。兩岸應該有這樣的智慧,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規劃和發展出一種用於處理未來兩岸關係的模式,這一模式不僅要繼續確保一個中國的方向,更要基於政治統治的現實,解決未來兩岸將和平統一於什麼樣的中國這一重大問題。我們清楚這項任務之艱巨,但只要是往這個方向邁進,都將有助於建立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相一致的‘中國意識’。”文章內容如下:
對於兩岸關係來說,無論當前的和平發展,或是將來的和平統一,政治領域的設計和操作固然重要,但民間社會的相知、相容以至認同、歸屬卻實為根本。同屬於一個中國、同屬於一個民族的共識是兩岸間任何一步進展所必須依賴的基礎,正所謂民意為先,民意為本。馬英九將民意高度支持列為兩岸簽署和平協定三大條件之首,可見其對民意的顧忌之深。然而,當我們以為目前兩岸的密切交流、頻繁往來必然會連結一個中國共識、強化中國人認同的時候,卻發現實際情勢卻並非必然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