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大修法:人權領域 與時俱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08:20:53  


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審議表決刑事訴訟法修正案。
  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法國《歐洲時報》3月13日載文《人大修法:人權領域之與時俱進》,摘要如下:

  今年中國“兩會”揭幕以來,從改革大旗的高擎、到“降增長”保轉型的決心凸顯,可謂熱點、亮點紛呈。日前,人大會議審議修法,將“尊重保障人權”寫入刑法,出台多項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權益的具體措施,引起各方高度關注。我們看到,此次人大大幅修法,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在人權領域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8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進行第三次審議,副委員長王兆國在會上的說明主要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草案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事訴訟法總則;二是草案在多項具體規定上都體現了這一原則:包括補充完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不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偵查階段就可以委托辯護人等等。

  由於此次修法的“人權”天平向“嫌疑人權益”傾斜,也就是西方司法中十分強調的“無罪推定”原則,因此西方有評論認為,由於上述人權已經存在於西方立法之中,這說明中國刑訴法正在“向西靠”。

  其實,看一看中國自改革開放伊始的1979年制定首部刑訴法,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進步,中國修法以更好保障人權的路線圖,從未改變:就是以某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謹慎、務實態度,以兼收並蓄的開放精神,以與時俱進的效率與勇氣,不斷在此領域取得階段性的、漸進式的進步,有時是既廢也立,有時是大幅修改,有時是碎步小跑,而其依據往往是來自現實需要、人民呼聲,很少來源於意識形態或是“中”與“西”的爭論。至於西方所強調的普世價值,中國立法並不排斥,只是步履帶著中國的節奏,“拿來”帶著中國的取舍。而方向只有一個,就是使法律逐漸完善,成為貼近中國社會現實、符合人類文明準則、能使中國社會更文明更和諧的工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