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專譯:關於中國經濟的“五大誤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1 01:13:34  


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身影,但對中國的經濟,很多人還存在著不少誤解。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實習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世界工廠的定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其經濟能量。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把中國設定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區位。而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但對中國這一廣大的市場,很多國外投資者依然不甚了解,甚至存著不少的誤解和錯誤的認識。為此,華爾街日報訪問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約翰.奎爾奇(John Quelch)。約翰教授曾任倫敦商學院院長,對東西方商業貿易有自己獨道的見解,他為來中國做生意的外國投資者總結出了五個對中國的“誤解”。

  1、中國消費者不消費

  對於任何一個走在上海南京路的人來說,這種說法顯得那麼的荒謬:中國很快將成為全球奢侈品的第一大市場,去年在中國售出的法拉利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售出的多。

  當然,中國的人口是美國人口的四倍還多,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國內消費水平只占全國GDP的三分之一,而美國的這個比例高達三分之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90%的中國人年收入少於5000美元,他們的生活還充滿了風險。

  這些風險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由於經濟增長,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普遍延長,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意味著許多中國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沒有了傳統的大家庭依靠,而現行的退休福利制度也沒有讓人足夠的放心養老。

  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要存更多比例的錢以防萬一,而這一比例要比美國人多的多。

  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在公共醫療服務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民眾提供一個穩定的安全網絡,以期中國消費者可以增加其國內消費。如果能夠順利進行,那麼,做為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無疑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