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透視“遷徙劇”:家國情懷文化底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3 11:11:25  


《下南洋》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近日,電視劇《下南洋》在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播出,為“大遷徙三部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我國眾多的電視劇類型中,“遷徙劇”的說法並沒有被正式確立。如反映土爾扈特部東歸故土的《東歸英雄傳》,一般被列入少數民族題材;描寫“湖廣填四川”的《滾滾血脈》、展現明朝洪武年間移民史的《大槐樹》等,沒有形成規模影響力。而2008年的《闖關東》能夠開啟遷徙題材電視劇的新篇章,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也和這次移民活動強烈的情感延綿不無關係。上千萬山東移民把內涵深邃的孔孟文化帶到了廣袤無垠的白山黑水間,直接改變了東三省的人口、經濟和文化格局。而“走西口”將中原的農耕、貿易、飲食、文化、物產等直接輸送到封閉、落後的邊塞;“下南洋”開啟了近代中國與世界接觸的帷幕,埋下了華夏子孫和中華文化在全球繁衍生息、綿延不絕的種子。時至今日,這三次人口大遷徙的移民後代,早已融入“客居”的土地,但他們父輩、祖輩的開拓精神,仍然鮮亮。

  《闖關東》、《走西口》和《下南洋》這三部以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三次人口大遷徙為背景的電視劇作品,作為遷徙題材電視劇的代表作,在整體上呈現出了較高的創作水準,以及一定的創作特色。

  不畏千難萬險 獨具開拓精神的平民英雄

  不同於歷朝歷代的政府組織形式,闖關東、走西口和下南洋多是為生活所迫,不得已告別故土,豁出性命去開辟新的生存空間。身為一家之主的男性穿越“道阻且長”,避開天災人禍,需要超人的膽識和心智。而同時,他們又是普通的農民、商人、勞工。“遷徙劇”所塑造的平民英雄具有較強的傳奇性,在逆境中有智慧、有擔當,以自己的行動取得信任和擁戴。“闖”“走”“下”,大有“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氣勢。如《闖關東》中金礦把頭看出朱開山不好對付,為除後患,想把他壓死在廢坑道里,可他卻奇跡般地從土里鑽了出來,並最終衝破了兵、匪、把頭們設下的重重封鎖,成功復仇,逃出險境。《走西口》中的田青為救出豆花,同土匪二當家的比功夫,一個白面書生把土匪頭子打翻在地,很有點俠義的味道。《下南洋》中,簡肇慶在和“宿敵”冼致富的對決中,毫無畏懼,冒死赴“鴻門宴”、登上載滿軍火的輪船,最後更是徒手撿起了正在燃燒的炸藥包……“遷徙劇”對傳奇式平民英雄的塑造,繼承了“年代劇”的創作趨勢,是在歷史題材與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夾縫中有意追尋的一種特色。同時,這些平民英雄主人公所負載的秉性與精神,也與遷徙的背景、主題、情境形成了很好的契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