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發展面臨新課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1 18:44:07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新華社今天發表文章指出,世界即將邁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世界形勢發生新變化,中國發展面臨新課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共中央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後指出,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中國的土地上,新世紀的頭十年是國力快速增強的十年:2000年,中國GDP為近9萬億元;2009年,這個數字達到33.5萬億元。期間的增長,遠遠超過了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在新世紀“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

  “本世紀的頭十年,黨和國家成功抓住了重要戰略機遇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在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看來,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十七大報告又重申的關於“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估量和部署完全正確。

  環顧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國際主流,國際社會強化合作、共促發展的意願在增強;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上升;國際科技與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許多國家發展模式正在轉型;國際經濟體系和治理結構深刻調整,構建公平、公正、有序和包容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成為趨勢。

  “這些新情況新變化告訴我們,支撐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沒有根本改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部部長隆國強認為。

  審視國內,工業化、城鎮化正在加快,每年1000多萬人從農村進入城鎮,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資金、技術、產業配套、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組合具有明顯優勢,為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為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這些有利條件告訴我們,支撐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依然存在,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說。

  國際國內的整體環境,為我們提供了依然可以集中精力謀發展的機遇期;世界範圍產業新發展,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為我們提供了結構調整的機遇期;經濟社會加速轉型,為我們提供了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的機遇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我們提供了更好共享發展成果的機遇期;國際格局深刻調整,為我們提供了更大程度上參與國際事務的機遇期……

  中國人均GDP4000美元,處於起飛後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國際經驗表明,從人均GDP4000美元邁向1萬美元的過程中,各種矛盾更加凸顯,很容易跌入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的“中等收入陷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