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數位裝備推解放軍轉型 信息尖兵洞穿戰爭迷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3 09:42:58  


中國陸軍戰地通訊指揮設備。(資料圖)
  如果說機械化戰爭某種意義上是靠齒輪轉動譜寫戰爭篇章的話,那麼21世紀的信息化戰爭則是靠信息網路決勝千里。 

  從南昌起義的烽火城樓上走來的我軍通信兵,由發展初期的“一部半”電臺起步,經過數十年的頑強拼搏,現已初步形成以公用電話網、全軍資料通信網和野戰綜合通信系統等為骨幹,集聲、光、電為一體,聯通天上、地面、地下、海底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通信系統。昔日的“千里眼”、“順風耳”在信息快車的引領下,正風馳電掣地沖向未來戰場。 

  數位化裝備推動通信兵值勤訓練模式轉變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軍通信建設開始由模擬向數位轉變,目前已基本實現了通信技術體制由模擬向數位轉變,通信線路由電纜向光纜轉變,通信網路由單項業務向綜合業務轉變,通信管理由人工向智能轉變。 

  龐大複雜的通信網系,高度集成的數位化裝備,使過去“各管一段”的值勤維護方法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一場值勤維護模式的變革悄然開啟。 

  總參某通信總站率先推行國際電信領域“受控性維護”理論和信息網路“無級化管理”模式,完成了“信息網”通到連隊、“指揮網”建到台站、“監測系統”連到要素,把管控觸角延伸到末端,從根本上提高了值勤維護的效率和品質。 

  值勤維護模式的轉變牽引訓練轉變。從2002年起,總參通信部在全軍組織實施了通信業務網值勤、訓練、管理正規化、科學化建設,經過不懈努力,現已建成了平戰結合、三軍共用、標準統一的軍用通信網路智慧平臺,從而實現了網路監控智能化、信息交互即時化、值勤管理視覺化、聯訓聯考網路化。 

  網路系統讓“通信服務”升級“信息支援” 

  1998年8月7日,在海拔5231米的青藏高原唐古喇山口,世界海拔最高的一條光纜線路全線貫通。 

  2002年,南海某海域,夜色濃重,一場資訊條件下的海空聯合演練悄然拉開戰幕。指揮員敲擊鍵盤,迅速連接指揮信息系統:海空氣象、資料、圖像、資料源源不斷傳來…… 

  全軍公用電話網、資料通信網、全軍軍事綜合資訊網等的相繼建成,實現了我軍指控網路的升級換代,標誌著我軍集聲、光、電一體,連通天上、地面、地下、海底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通信網路系統已全面開通運行。 

  網系的建立改變了以往三軍各自組織、按級保障的模式,初步形成了“點對網”、“網對網”的通信組織運用模式。依託軍事綜合信息網,昔日素有“信息孤島”之稱的邊關、海島與大陸腹地連成一體,從根本上解決了邊海防一線部隊通信業務單一、手段落後的問題,實現了從人力控邊向科技控邊的重大跨越。網路也讓邊海防官兵與大都市的居民同步進入時尚的數位化生活,享受信息時代帶來的各種便利。 

  為了確保網路安全運行,我軍通信兵在修築信息高速公路的同時,也強化了法律法規的建設,先後研製了近千個系統軟體,制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化工作條例》等幾十部法規。建立全軍指揮控制系統安全監控機構,增強系統抵禦網路黑客、電腦病毒攻擊的能力,確保重要軍事信息安全保密。 

  信息化聯合作戰牽引“教學科研”轉變 

  今年4月,首屆國家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研究高層論壇暨首屆全國信息化研究優秀成果頒獎儀式在京舉行。全軍某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參評的著作《軍隊信息化建設研究》和《國家和軍隊信息化指標體系研究》等兩項成果榮獲二等獎,它標誌著我軍信息化理論探索走到了全國前沿。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全軍某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侯喜貴形象地打了個比方:軍隊信息化建設就像一個雞蛋,武器裝備好比蛋殼,體制編制是蛋清,思想觀念才是蛋黃。更新理念、提高官兵的信息化素養是適應轉型、推動發展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 

  全軍信息化轉型,通信兵要當排頭;通信兵轉型,教學科研要先行。 

  一場信息化人才培養的轉型風暴率先在通信院校登陸。通信指揮學院教授沈樹章和幾個課題組的骨幹歷經數載寒來暑往,終於拿出了《信息作戰指揮控制學》、《信息作戰技術學》兩本沉甸甸的專著,開了我軍信息化理論研究的先河。 

  緊接著,全軍第一個信息戰重點實驗室建立。全軍師旅指揮員資訊戰理論開班,奏響了我軍初中級指揮員“信息洗腦”的序曲。 

  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是院校教學轉型的焦點,西安通信學院把課堂延伸到戰場,他們圍繞未來需要調整人才培養的方向和思路,開設大量新穎實用的內容,為部隊提供“訂單式”和“量體裁衣”式的人才培養服務,同時還開發了新裝備數位化素材庫,積極開展仿真、虛擬教學,有效緩解了實裝、實物不足的矛盾,讓院校教學與部隊裝備發展實現了“同頻共振”。(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