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解密中國首個核武研發地:職工與世隔絕36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3 13:52:13  


核武器研製基地。

  王菁珩:1958年5月31號,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同志批准了我們的選址報告,就是中國的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選在青海省海晏縣金銀灘上面,從此這個電影也就禁演了,這個地方就成為一個神秘的禁區,國家禁區。

  李小萌:不僅是電影禁演了,地圖上都找不到這個地方了是嗎?

  王菁珩:地圖有海晏縣,但是金銀灘是一個草原,所以地圖上沒有標注,海晏縣在。

  李小萌:這個縣有,但是這個具體這個地方就不見了。

  王菁珩:對。

  李小萌:這麼一個神秘的地方,在這裏邊工作、生活可能都要受到這種保密的紀律的嚴格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初到原子城受到的第一個教育是什麼?

  王菁珩:是保密教育。根據從事這樣的國防事業對保密的要求,作為進入這個基地的職工,首先第一個要求就是進行保密教育,保密教育一般地看是個別談話的多,由保衛部門的同志對他進行保密教育。

  李小萌:逐個去跟他講。

  王菁珩:對,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都有嚴格地規定,總的精神也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

  李小萌:什麼是不該說不該問的?

  王菁珩:有些比如說我們從事技術工作的,有些技術上的一些情況都是不能說的,你從事的事業也是不能對外說的,你從事的事業在什麼位置,都是保密的,都不讓說。所以我們之間的工作聯繫當中,我們是很自覺的,你幹的什麼技術工作,我幹的什麼,我們一般是不問的。

  李小萌:那就是在這兒工作,互相之間要少一份好奇心,你不要有好奇心。

  王菁珩:對,不要有好奇心,我覺得我們已經養成了這個保密的習慣。還有就是我們作為各級人員都有個保密包,領取保密包,也就是我上班的時候,我要到保密室領取我自己用的保密包。

  李小萌:什麼樣子?

  王菁珩:保密包就是一個咱們說的皮質的包,把我的記錄本,我的科研報告紙,所有的記錄本都擱在包裏面,然後有一個鉛封的娃娃泥的小孩,有個頭章按上,我交到保密室去了,第二天要到保密室領,領了以後看看保密鉛封是不是被破壞,沒破壞,那好,我就放心了。放心以後,我拿到辦公室以後打開,我今天一天的科研生產活動我都記在保密本上,不能亂記的,亂記那是不行的。如果亂記丟失以後,會造成很壞的政治影響。

  李小萌:沒有其他人有權力再打開這個包了,互相都不知道彼此的包裏寫了什麼,裝了什麼。

  王菁珩:對。

  這段十幾年前航拍的影像資料清晰的反映出當年221基地的規模與佈局。幾座建築群像棋子般散落在金銀灘上,一條鐵路穿梭其間,將散落的棋子串聯起來。

  如今這裏已經成為一個旅遊勝地,對於前來參觀的遊客來說,他們並不知道,40年前,這裏的每一個建築裏曾經發生過什麼,他們也不清楚,這裏的地下暗藏著多少秘密。其實又何止今天的遊客不知道,即使對於曾經生活工作在這裏的人們,當他們回憶那段生活的時候,聽上去也依然有說不出來的神秘。

  採訪221基地二分廠技術工人趙振宇:我就跟你說最簡單的吧,我加工這個產品,我不知道產品的尺寸,那是技術員掌握的,不告訴我們。他叫我下多少我就下多少(尺寸),最後加工完了,越加工尺寸越來越大。我就有點火了,這個東西你保密是保密,你這個東西我加工,我連尺寸都不知道,你叫我怎麼幹呢?你是指揮的,越加工尺寸越大,這不對吧,所以保密性相當嚴。

  其實核基地的保密程度遠不止普通技術工人感受到的這些,他們還不知道,當時他們所在的金銀灘,周邊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事實上變成了軍事禁區。就是在這樣的保密情況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美國不斷派遣飛機潛入中國腹地,偵察刺探原子彈基地的情報,蘇聯也在密切關注著中國原子彈研製的進展。為此,221基地實行了更加嚴格的保衛措施和保密制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