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周轉多要錢 重複徵稅壓死物流
1、稅收分灶吃飯 物流業一大半利潤納了稅
近日,央視揭露,中國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18%,已為當前高物價的重要推手。央視記者進行了密集深度的調查,解密物流業的高成本。央視調查發現,高額的過橋過路費、肆無忌憚的亂罰款、壓得生產廠家喘不過氣的進場費,以及重複徵稅等種種物流業的成本負擔,層層疊加,共同推高了物價成本。(廣東《時代週報》)
對物流企業的稅負,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賀登才算過一筆賬,正常經營的企業,納稅總額約占到利潤的58%~72%。其中,利潤的25%是企業所得稅,10%是土地使用稅,再加上營業稅及其他稅。早報記者瞭解到,根據物流企業類別的不同,所納稅目或還包括:城建稅、教育附加,需要購置車輛的物流企業要擔負17%的增值稅進項稅,以及車輛購置稅等。“58%~72%只是顯性稅收,隱性稅收還包括燃油稅、個人所得稅等。”賀登才說。(上海《東方早報》)
市場經濟崇尚精細分工,轉包、聯運、掛靠等網路化經營、一體化運作成為物流業的基本模式,然而這一發展趨勢卻在現行納稅政策下遭遇尷尬。由於各地稅收是畫地為牢,分灶吃飯,每轉包一次,就要開一次票、納一次稅。專業分工越細,交易次數越多,重複納稅額度就越大。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桂壽平研究發現,水路與陸路、公路與鐵路的聯運業務,成為重複納稅的重災區,以至於一些企業寧願選擇分工少、效率低的方式來運營,僅僅是為了少繳稅,保住利潤。(江蘇新華報業網)
2、稅改按兵不動 試點企業成了卸責藉口
重複納稅不是簡單的“多收三五鬥”問題。稅收是國家財政的根本,也是國家調控市場的一個重要經濟杠杆。一方面我們需要更多的稅收來改善公共福利,另一方面更需要科學制定稅率和稅賦的品種,讓社會有效運轉,促進各個行業的協調發展,從而增加社會財富。稅收是一個複雜的命題,政府利益和企業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如何平衡,如何協調,考驗著執政者的能力和智慧。(北京CCTV經濟半小時)
困擾物流業的重複計稅問題,很多年前就已經引起決策部門的關注,並早在2005年就對規模物流企業進行了少量試點,而且試點的結果是一家企業每年能因此增加三分之一的收入,事實上造成近600家試點企業對600多萬家其他物流企業的不公平競爭。當所有物流企業本當公平享有的合理待遇,成為少數試點企業長期獨享的超待遇,這對於稅改部門來說理當成為一種壓力,而不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藉口:看,我已經在試點了,這說明我不是不關心。
繼2005年發佈《關於試點物流企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之後,2009年國家制定並通過物流產業振興規劃時,推進物流業稅制改革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但事到如今,試點依舊只是試點,業界企盼也依舊只是企盼;當然,提出振興物流業時“我國物流業總體水準落後,嚴重制約國民經濟效益提高”的背景也未能發生改變。振興物流業,是促進生產、拉動消費、降低物價、控制通脹的重要手段;然而真要振興物流業,光靠“九大重點工程”之類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出現失衡經濟現象要首問稅收之責,振興落後經濟產業也唯有稅改先行。(山東《青島日報》)
3、新規或將出臺 企業稅負恐不降反升
據瞭解,目前最新的政策進展是,國家發改委對物流振興規劃的細則制定已進入尾聲。(廣東《21世紀經濟報導》)
即將頒佈實施的《物流業振興實施辦法》將在信貸和土地政策上給予優惠,但是業內擔心的是,新政實施後對物流業徵稅辦法,由營業稅轉為增值稅後,物流企業的稅負反而可能增加。
現行的營業稅目將物流業務劃分為運輸和服務兩大類,運輸類的營業稅率為3%,而服務類的稅率為5%,按照活動不同物流公司被徵收3%~5%稅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稱,國家稅改的方向是不增加特種稅,使用統一稅率,那麼不是營業稅就是增值稅。物流業要放到增值稅的範疇裡去考慮。按照增值稅來算的話,目前增值稅只有兩檔17%和13%。如果按13%來征的話,物流業因為很難計算增值部分,所以很難抵扣的,所以這樣很容易提高物流業的負擔。(北京鳳凰網)
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也指出,增值稅是以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的增值作為徵稅依據的,參照製造業的徵稅標準對物流業進行徵稅不太符合物流業的實際。他以汽車製造業為例稱,從鐵礦石到鋼鐵到鋼帶到汽車,每一個環節的增值都很多,例如50元的鐵礦,150元以鋼鐵賣出,只以100元的增值進行納稅。而物流屬於服務業,增值部分較低。而且由於物流業沒有辦法減去成本,以增值稅徵稅,其稅基基本上還是營業收入。加上物流周轉環節很少,外包的比例非常低,只有不到50%。因此增加的稅負往往只有一家或者兩家公司分擔,實際上相當於增加物流業的稅負。
惲綿建議,國家給物流業一個固定在5%徵收稅率,這樣計算下來,物流業基本可以維持之前的稅負。(上海《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