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航風險 伊春空難天災還是人禍
1、飛機撞地爆炸 最長安全飛行紀錄告終
42人殞命,54人受傷。這是繼2002年“4•15”釜山空難及“5•7”大連空難、2004年“11•24”包頭空難之後,中國又一起航空大難。中國民航2102天安全飛行的紀錄戛然而止。(北京《財經》雜誌)
據事後還原,重達40噸的ERJ-190飛機,以約400公里的時速沖向地面,落地後反彈,飛機結構變形、斷裂,並繼續向前滑行;發動機隨後被刮掉,機體嚴重變形。飛機在下降過程中,機翼削斷了15厘米粗的樹,第二次觸地後,左主起落架觸地並折斷;接著是右後起落架、前起落架觸地並折斷,發動機被刮掉。“第一次觸地的地方最有研究價值。”河南航空的內部人士說。(上海《每日經濟報道》)
在哈爾濱東北輕合金有限公司工作的張新海告訴《財經》記者,第一次顛簸並不嚴重,但後來接連三次震蕩,一次比一次厲害,飛機一直發出“咣咣”的聲音,“後來飛機栽了一下,我有頭朝下的感覺。”持續的顛簸停頓後,黑暗中一股不祥的焦味彌漫開來。張新海事後才知,此時飛機已經斷裂,火苗在斷裂處開始蔓延。(陝西《華西都市報》)
2、欠缺盲降設備 林都機場夜航條件複雜
空難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從報道來看,或能透出端倪:伊春林都機場地處山谷交會漫灘處,夜航條件比較複雜。南航黑龍江分公司運行安全技術部2009年8月27日印發的文件,就明確指出,“9月1日以後伊春機場原則上不飛夜航”等。
這次空難,不管原因為何,此處機場“夜航有風險,飛行須謹慎”應是要引起注意的。遺憾的是,雖然有“原則上不飛夜航”的安全警示,意外偏偏發生在夜裡。不知道這“原則上”是以一個什麼標準為限進行彈性變通?(北京《中國青年報》)
此次失事客機是夜晚降臨伊春機場的,對於一個“地處山谷交會漫灘處”的機場,夜航條件比較複雜,何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個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為了降低飛機航班成本。增加飛機利用率,以“開源”方式降低成本,這是經濟領域最常見的行為,尤其對於剛剛開通不久的線路而言,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以滿足市場生存與發展需求,往往會成為必選之項。此次失事飛機所屬的河南航空是中國民航業的童子軍,此次出事的線路更是才“滿月”不久。在這種市場壓力下,安全因素可能更多被經濟因素所掩蓋。(陝西《華商報》)
3、失事原因待查 飛行員技術水平受質疑
目前,飛機黑匣子已運往北京,事故具體原因尚未有官方定論。當中國民航2102天的“零事故”紀錄就此打破後,輿論最多的追問就是:空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軍事評論員遠林認為,失事可能原因包括:地面導航設備、盲降設備不足;飛機高度表失靈;飛行員狀態不好;降落時的風切變等等。而每次空難的發生都有其複雜的原因,8月27日下午,事故調查組成員孫長華對《財經》記者說,調查結論的公布目前不能給出任何時間表。(廣東《南方周末》)
連失妻兒的李磊之父,向《財經》記者拋出三個問題,希望獲得答案:如果當時能見度不足,飛機是不是應該返航?林都機場能不能滿足飛行條件?機組人員有沒有違規操作?對於遇難者的家屬的追問,各方目前並沒有給出實際的表態。(北京《財經》雜誌)
據透露,目前對空難發生的原因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從初步情况分析來看,飛行員技術不過硬,可能會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當然也不排除其他一些客觀因素。一位國內航空公司的高層告訴記者,雖然伊春機場屬于複雜地形的機場,但從目前透露出的情况判斷,落地出現失誤還是比較簡單的低級錯誤。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位行業內人士處瞭解到,此次執飛發生空難飛機的機長齊全軍今年40歲,也是教練員,不過當天却是第一次飛伊春,而哈爾濱到伊春的航線,也是河南航空在本月10日剛剛開通的。目前,齊全軍仍在伊春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