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西南大旱揭開積弊 中國痛定思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2 23:03:41  


 
少雨就旱多雨就澇 農業靠天吃飯

◆農田多是“望天田” 大旱敲響水利失修警鐘◆

  “四季如春、山清水秀”的美麗雲南,突然以“西北黃土高坡”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時,除了痛苦之外是否要反思點什麼?(北京《瞭望東方周刊》)

  在一向降雨量大、氣候濕潤的中國南方地區,民眾“靠天吃飯”意識根深蒂固,乾旱使得雲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積弊再次呈現在人們眼前,少雨就旱,多雨就澇。2007年3月,雲南省水利廳向該省人大常務委員會作關於《雲南省抗旱條例(草案)》的說明時曾總結,“抗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水源工程不足,灌溉設施不配套,山區人畜飲水困難。”是當時抗旱工作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今看來,這一問題依然存在。(廣東南方報業網)

  西南諸省多山地與高原,雨水儲藏不住,地下水用不上,農村人畜飲水只靠小水窖蓄積。而大部分地區水利設施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年久失修,幾近失效。設施如此落後,一旦遇災,只能聽天由命。水利設施破敗並非僅存西南,而屬全國現象。這種傳統農業生產顯然在極端天氣越來越多的時代無力應對自然災害,而農業與糧食自給則是支撐中國奇跡的基礎,可見危險之巨。(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


◆興修水利不如招商引資 農民越窮越旱越旱越窮◆

  西南的旱情揭示出的正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長期以來的欠賬,有調研報告顯示,由於國家財政投入不足,我國大型灌區工程設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區工程設施的完好率不足40%。絕大多數泵站的灌排水能力達不到設計標準,有的只有設計標準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國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達85%以上。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農田面積的48%,有一半以上的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才導致一些地方在乾旱面前束手無策,民眾唯有“靠天吃飯”。所以,這才是西部大旱旱情嚴重的根本所在。(雲南雲網)

  是國家對水利的投入不夠嗎?其實不是。近30年國內在水利方面的全國投資之大,每年的審計署都有專門的報告。數據顯示,中央水利投資資金和全國水利投資分別超過十一五規劃投資的158%和116%,2009年達到1427億元。為何國家年年都加強水利投資,仍然出現大面積的旱情?有幾個原因:

  第一,水庫投資集中在大江大河方面,對中小水利投資相對減弱,或投資不到位。中國建成了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但是對於中小工程,政府投入還是不夠。這一次在西南,凡是有小水窖工程的地方,這一次乾旱帶來的困難就少了很多,但是很多地方沒有修。第二,對於部分地方官員而言,興修水利在政績中的效果太小。在時下的基層,最時髦的一個口號是招商引資;最矚目的政績是招商上項目,水利設施漸漸地被擱置在一邊。(北京金融網)

  目前,雲貴山區的小型水利設施,多數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年久失修,設備老化的現象比比皆是。媒體的報道稱,“除了大型水利工程由國家直接建設以外,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缺乏固定的投入機制,農業大縣、產糧大縣一般都是經濟弱縣、財政窮縣,很難拿出相應的配套資金。”而農民個人又很難投入大量的錢去自建水窖。從上到下,極容易陷入越窮越旱、越旱越窮的怪圈。(四川大渝網)


◆灌溉方式落後 水資源大量浪費◆

  比新建水利設施更加困難的,還有節約用水不能力行。中國目前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在48%左右——這意味著,在傳送過程中,多一半的水被浪費。而在發達國家,農業灌溉利用率可達70%。

  和國內很多地區一樣,農業是雲南省的用水大戶,每年用水量高達110億立方米,占工農業和城市生活用水總量的80%,而雲南農業用水的利用率比全國平均水平更低,僅有40%左右。“旱災警示我們,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加強,工程性缺水的狀況必須得到改變。”(北京《經濟參考報》)

  除此之外,落後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有專家表示,“雲南省的農業灌溉多採用渠灌的方式,這些溝渠以土渠為主,輸水過程中漏失的現象比較嚴重。”(河南大河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