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完善黨內民主 中共爲權力有序交接鋪平道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3 12:07:52  



四、黨內民主進一步拓展 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1、黨內民主實驗轉向高層 民主推薦預備人選
  “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是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開幕式上所作報告中,最爲閃光、最爲醒目、最充滿詩意的句子,也是最讓中國人嚮往的一句話。從中國國營媒體的報道來看,共産黨在剛剛結束的十七大朝民主邁出了大膽一步。在胡錦濤向黨代會的主要致辭中,民主這個詞出現了61次。新華社報道說,黨提名221名候選人來填補中央委員會204個空缺,這意味著那些宣布有資格的人當中有8.3%得不到席位。新華社稱之爲“競爭性選舉”。(美國《紐約時報》)

  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選舉産生了25人組成的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縱觀此次十七大政治局組成人員選拔,一個重大的戰略决策──民主推薦可新提名爲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預備人選,在中國共産黨黨內民主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開創了中國共産黨黨內民主發展史先河。

  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黨員領導幹部會議,就可新提名爲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預備人選進行民主推薦。參加會議的十六届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有關負責人400余人,每人都領到了一張推薦票。這是中國共産黨黨內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民主推薦會。經過推薦,一些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衆公認的優秀幹部進入選拔視野,使可新提名爲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預備人選具有較好的基礎。(北京中新網)

  中共試圖以低風險的“民主推薦”模式來試行真正的民主選舉,反映出在黨內外民主呼聲漸高的背景下,由黨員自下而上選舉高層領導人的大趨勢正在形成,黨內民主選舉實驗已經從基層觸及到高層。(新加坡《聯合早報》)

2、集體領導得到鞏固强化 中共運作更加科學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嚴格實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反對和防止個人或少數人專斷。此間分析者認爲,中共每5年一次黨代會,既是中共中央集體領導探索創新的一個過程,也是中共全黨形成政治共識的一個過程。今後,中共還將進一步堅持和完善集體領導,以使這個全球最大的執政黨的運作更加科學民主。(香港中評網)

  中共在集體領導問題上曾經有過慘痛教訓。“文革”期間,權力過于集中使黨和國家遭受了巨大損失。党建專家、紅旗出版社副總編輯黃葦町說:“党從這段歷史吸取了深刻的教訓,加强集體領導成爲其後一代又一代黨員的共識。” “集體領導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保證科學决策,避免一個人說了算。個人不能决定重大問題,這是我們党的領導的一個重要原則。”(北京人民網)

3、黨內民主正在“碎步前進” 中共回應政改呼籲
  除科學發展觀正式被確立爲中共主導經濟發展的基調外,中共十七大期間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共黨內的民主化問題。此次十七大在黨內選舉的改革方面,已經跨出的步子有:政治局常委、委員無記名投票,以及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差額選舉。(香港中評網)

  按照這一既定的原則,雖然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輿論在十七大前和期間,普遍熱衷于對中共政治局及其常委人選的猜測。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共十七大一中全會結束前,誰將成爲下一届政治局、尤其是政治局常委,恐怕就連當事人也沒有完全的把握。原因就是,他們還要先後經過2200多名代表、尤其是約200名新一届中央委員的無記名投票。另外,儘管政治局幷不是差額選舉,但如果某個政治局常委會的候選人得票明顯低于其競爭對手,那麽他在常委中的排名恐怕很難比對手更靠前。(美聯社)

  同時,在300多個鄉鎮已實行直接選舉後,未來中共基層的直接選舉也將持續擴大。更主要的是,這一趨勢將延伸至中國全國人大的代表的直接選舉。這些被一些人士稱爲“碎步前進”的民主化步伐,反映了中共願意回應國內外對政治體制改革的呼籲。(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