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打好中國種業翻身仗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21-10-27 00:01:53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今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20次會議時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品質發展的“源頭”。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高度關注種業發展問題,多次在不同場合對種業改革發展指明方向。2013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18年4月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再度強調,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去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又呼籲“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調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習近平又指出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對種業發展問題作出了具體安排。

  中國作為擁有上萬年種植史的農業大國,從新中國建立以來始終高度重視從種業入手推動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種子是關鍵,是前提。種子被稱為“農業的晶片”,因此種子問題在今年兩會上廣受關注。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提交了相關建議和議案。農業農村部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打好種業翻身仗的行動方案,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重大突破。

  中國雖然不存在“有沒有種子、能否保生存”這一問題,例如水稻和小麥這兩種最基本的口糧就完全採用自主選育品種。外資企業佔中國種子市場份額只有3%左右,進口種子占全國用種量為0.1%。但在種子的品質上中國還有明顯差距,例如玉米、大豆單產水平較低,不到世界先進水準的60%。蔬菜中的甜椒、耐儲番茄等種子進口比重較大。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僅為45%、對畜牧業發展貢獻率只有40%,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