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打好中國種業翻身仗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21-10-27 00:01:53


 
  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關鍵的一條是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國際種業巨頭均是靠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品種發展壯大起來的。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種業原始創新不足凸顯,多是修飾改良、模仿育種。種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很多種企不願重金投入原始創新,就是因為保護力度不夠,導致大量換湯不換藥、小打小鬧的所謂“新品種”層出不窮,這與突破性大品種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種業知識產權的核心是新品種保護,這方面也有兩組看似矛盾的最新數據。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共受理申請植物新品種權43112件,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水稻、玉米、小麥等主導品種中,70%以上都是保護品種,推廣面積居前十位的品種中近80%也是保護品種。近年來,種業侵權案例有增無減。據統計,從2016年到2020年,全國法院審結涉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從66件增加到252件,其中侵權糾紛案例超過80%。

  總之,欲打好種業翻身仗,必須從建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入手,推進資源保護、品種攻關、企業培育、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全鏈條保護。

  這幾年,全球種業格局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種業正經歷著以“生物技術+信息化”為特徵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特別是國際種業巨頭紛紛強強聯合、抱團發展,掀起了新一輪的重組浪潮,拜耳收購孟山都,杜邦與陶氏合併,全球種子市場、技術、人才等要素進一步向跨國巨頭集中,推動了優質資源整合、優勢業務重組,種業與農化、資訊、生產服務等領域融合發展,領先優勢進一步放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種業的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尤其在科技創新上,全球最先進的品種研發技術仍掌握在孟山都、陶氏杜邦等少數幾家跨國公司手中,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都很大,中國具有一定規模的 1500 家種子企業,全年研發投入合計僅為33 億元,而孟山都公司一家的研發投入就高達17億美元。在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中國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今後中國種業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以更大的力度、更開放的姿態,出台更積極有力的開放政策和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集聚全球創新資源要素,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種業在開放中競爭,在競爭中發展,加快提升國際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