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關於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歷史經驗與探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16:27:56  


 
  3、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也要遵循“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式。2008年5月以來,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成功案例表明,處理這一複雜、敏感的問題,急躁、冒進,甚至試圖“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完全脫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實際,不僅無法處理這一問題,而且必然給和平發展進程造成嚴重障礙。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在整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並不具有緊迫性、因而無須優先處理;在處理這一問題包含的各具體問題時,也應根據處理的難易程度循序處理。這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順利推進,最終也有利於這一問題的解決。

  上述歷史經驗仍然適用於未來時期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同時,依據這些經驗,可以對解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

  1、關於確立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政治框架

  近來,兩岸對於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探討呈增加之勢。但相關探討集中於具體問題,而對處理這一問題的政治框架卻基本沒有涉及。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兩岸關係中最高端的問題,對於這一問題的處理,必然與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在同一政治框架中同步進行,即在以中國的統一為目標,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框架中予以處理。兩岸關係的本質是政治關係,所以,不僅兩岸之間政治問題的處理,而且兩岸之間所有問題的處理,都必然,必須在上述政治框架中進行,才可能有所進展。

  例如,作為兩岸經貿問題的ECFA的簽訂,就是不以國與國之間的,而是一個國家內的兩個地區之間的相關協議的共識為基礎,實際上就是以上述政治框架為基礎。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如果沒有政治框架,只是糾纏具體問題,肯定不會有真正的進展。確立必需的政治框架,並不等於必須簽訂相關書面協議。在兩岸關係的現實情況下,兩岸達成共識或默契,並以行動表明堅守共識或默契,將是更實際可行、更重要的方式,ECFA的簽訂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台灣方面一直宣揚“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這是台灣方面對兩岸政治現狀的一種表述,以此作為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政治框架,不可能被大陸方面接受。因為“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實際上即意味著兩岸是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一個中國國內的兩個地區”,應該成為兩岸的共識,確立為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基礎。實際上,這也是處理兩岸之間所有問題的基礎。

  2、關於台灣加入更多國際組織的問題

  一個時期以來,討論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就必談台灣加入更多國際組織的問題,似乎兩個問題就是一個問題,但這明顯是誤導。第一,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有更廣泛,也更重要的其他內涵,即還有台灣的“邦交國”問題,以及台灣與“非邦交國”的“實質關係”問題。必須指出,在上述兩方面,2008年5月以來,大陸方面對台灣方面表現了明顯而重大的善意,所以台灣方面才能以“邦交國”數目沒有減少、與“非邦交國”的“實質關係”得到改善,作為“外交成就”。顯然,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問題,只居於相對次要地位。第二,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問題也有更廣泛內涵。國際組織包括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NGO)。台灣方面強調的,實際上只是加入更多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而不是NGO。因為台灣已加入的NGO遠多於大陸已加入的,而且NGO有自身特有的規則,可以說並不直接涉及兩岸關係。既然台灣方面要加入更多的政府間國際組織,那就必然、必須在上述相關的政治框框架中予以處理,而在這一框架未確立之前,當然只可能進行個案處理。近來,促使各政府間國際組織修改章程、規則,以使台灣得以用適當名義加入的說法時有所聞,甚至還有人提出應促使聯合國發表類似聲明。據說這將使台灣民眾感到大陸的“善意”,他們對台灣加入更多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急切心情溢於言表。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看法參與討論的權力,但對於這種有悖常識,完全沒有可行性的設想,當然無須認真對待。

  3、關於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與建立兩岸互信的關係

  近一個時期以來,建立兩岸互信已成為兩岸一個重要的熱點話題,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也直接涉及這一問題。如果從相反的角度,即從兩岸“互疑”的角度來觀察,兩者的關係將更加清晰。在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上,大陸的主要疑慮是,台灣通過獲得更多“國際空間”,將鞏固其“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台灣的主要疑慮是,大陸除繼續在國際上“打壓、封殺”台灣外,還將“矮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在兩岸關係的現狀下,消除這一互疑十分困難,這也正是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最根本的困難。通過對具體問題進行技術處理,只能用於特殊情況下的個案,例如台灣以觀察員身份,一年一度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只有建立前面強調的政治框架,即建立兩岸關係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互信,才能真正有效地消除兩岸互疑,從而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所以,在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與建立兩岸互信的關係時,後者是前提和基礎,對此應有明確認識。

  毋庸諱言,處理和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非常困難。可以說,對這一問題的處理將貫穿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全過程,而這一問題的最終解決,則是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標誌之一。所以,處理和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需要、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需要,兩岸堅持共同努力、堅持探討和創新,是可以妥善處理和最終解決這一問題的。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5月號,總第18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