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關於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歷史經驗與探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16:27:56  


 
  很明顯,從1949年到2008年的兩岸六十年對抗中,兩岸在國際上的爭奪始終是對抗的最重要內涵之一。特別是九十年代後兩岸對抗的性質由中國法統之爭,轉變為中國統一與分裂之爭的質變,直接導致了兩岸在國際上爭奪的質變,即由爭奪中國在世界上合法代表地位,轉變為台灣積極爭取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而大陸堅決予以反制。這一質變有非常嚴重、深遠的影響,不僅直接決定了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初到2008年的,兩岸在國際上的嚴重、激烈爭奪,而且在2008年以後,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也有著無法回避的深刻影響。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起步階段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

  2008年5月20日,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島內重新執政。由此,兩岸關係發生了1949年以來的根本性變化,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歷史新時期。從2008年到2012年,即馬英九的第一個任期,可算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兩岸以統獨鬥爭為主要內涵的嚴重政治對抗基本消除,兩岸經貿合作、人員交流在機制化、常態化基礎上進一步蓬勃發展,同時,兩岸在國際上六十年的激烈爭奪也得到明顯緩解。但在台灣島內,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並沒有同步地明顯緩解,仍然是一個敏感,甚至煽情的話題。

  在2008年5月以後的四年中,兩岸在國際上長達六十年的激烈爭奪得到明顯緩解的主要標誌,首先是兩岸停止了長達六十年的對“邦交國”的爭奪。2008年至今台灣方面都保持著23個“邦交國”,馬英九當局對此很滿意,作為其“外交”成就一再加以宣揚。這與大陸方面的善意直接相關,如果不然,台灣方面的“邦交國”肯定明顯減少。其次是,2009年5月開始,台灣方面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作為觀察員,每年一度地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這不僅是台灣實際上參與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事務,而且是1971年以後,台灣第一次得以參與聯合國所屬組織的活動,因而對於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進程後,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有指標性意義。很明顯,2008年5月以後,兩岸在國際上的爭奪的明顯緩解,即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嚴重困境的明顯緩解,就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重要內涵之一。所以,作為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歷史新時期基礎的,以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核心的基本政治互信,同樣是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明顯緩解的基礎。沒有這一基礎,就不可能有2008年5月以來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嚴重困境的明顯緩解,這是必須強調的。

  兩岸在國際上的爭奪和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與促進兩岸經貿合作、人員往來分屬不同範疇,各有自己的邏輯和途徑。鑒於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初到2008年期間,李登輝、陳水扁在國際上搞“台獨”、搞分裂,嚴重挑釁大陸的行徑,直接導致了台灣在國際上遭到大陸全面封堵,處於國際空間日益被壓縮的困境,2008年5月馬英九執政後,迅速提出並推行“活路外交”政策。這一政策涉及台灣“外交”的多個層次和方面,但其最核心的內涵是,在國際上不挑釁大陸。所以,自2008年8月起,台灣方面不再策動“重返聯合國”的活動;回應大陸的善意,不再與大陸爭奪“邦交國”。馬英九的這些政策和行動,對於緩解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嚴重困境,產生了積極的效果。顯然,正是在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通過兩岸共同努力,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起步階段,台灣方面在1971年以來四十多年中,“國際空間”問題上的嚴重困境得到了明顯緩解。

  雖然台灣在“國際空間”問題上的嚴重困境得到明顯緩解,但與同時期兩岸經貿合作、人員交往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比較,仍然相對遜色。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正常現象。兩岸關係十分複雜,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內涵。所以,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啟動之初,兩岸就形成了,以“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作為推動進程指導原則的共識。過去幾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重大成就,包括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困境的明顯緩解,正是兩岸共同堅持這一共識取得的。可以設想,如果一開始就將兩岸政治關係,包括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置於最優先處理的地位,肯定不僅問題本身無解,而且整個和平發展進程也必然無法起步。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嚴重困境明顯緩解後,台灣一些人士日益強調“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地位”,並且開始將之與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相結合。雖然強調者的出發點各不相同,但客觀上卻是李登輝、陳水扁在國際上搞“台獨”、搞分裂言行的延續,與認同九二共識明顯相悖。現在已有跡象顯示,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正在成為馬英九第二任期台灣對外政策的“主軸”,這是十分值得關注的動向。

  總結歷史經驗 探討前行路徑

  在經歷了起步階段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進入了主體階段。這將是比起步階段更複雜、也更漫長的階段。因為兩岸關係中各方面的深層次問題,都將在這一階段加以解決,以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毫無疑問,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在這一階段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完全可以預料,解決這一問題的複雜性和困難程度。但是六十多年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從發生,到十分嚴重,再到明顯緩解的歷史,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貴的經驗。認真總結相關的歷史經驗,並據此對於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進行較深入探討,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總結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由發生、發展,到明顯緩解的歷史,有三條經驗值得重視。

  1、對於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的性質和基本特點,須有全面、清醒的認識。歷史表明,這一問題是兩岸激烈對抗的產物,並成為兩岸對抗的主要標誌之一。儘管隨著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歷史新時期,這一問題有了明顯緩解,但在最終實現兩岸統一之前,這一問題都將始終存在。作為兩岸關係中最高端、最敏感的問題之一,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的解決,完全不同於兩岸之間的經貿問題、人員交往問題。最基本的不同在於,兩岸經貿問題、人員交往問題的解決,必然是雙贏的,而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由於直接關係中國的主權完整問題,不可能實現一般意義的“雙贏”,即不可能以台灣方面獲取一部分主權的方式處理,而只能在確保中國主權完整的前提下予以解決。

  2、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必須兩岸共同努力。2008年5月以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得到明顯緩解的事實表明,兩岸共同努力,而不是只要求大陸“給予台灣國際空間”,才是緩解和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兩岸共同努力的內涵很廣泛。總體上看,首先是,兩岸都堅持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其次是,在台灣“國際空間”的各個具體問題上,兩岸都秉承“合情合理”的原則,即都充分考慮對方的處境和可能性,而不是只強調己方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