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強化兩岸認同互信 深化兩岸和平發展
——2012“台北會談”紀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3 00:21:32  


共識中有分歧,卻能相互包容。
  中評社╱題:強化兩岸認同互信 深化兩岸和平發展——2012“台北會談”紀實 作者:吳東野(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歐盟暨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

  繼2009年9月兩岸統合學會與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於北京舉辦“兩岸和平發展路徑”研討會及同年11月台北召開“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之後,兩岸學者專家即開始頻繁地召開各項會議,討論兩岸政治議題。

  2010年4月2-6日,兩岸統合學會、臨濟宗佛光山本栖寺、中國社科院台研所、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與中國評論通訊社,就在日本本栖寺舉辦“兩岸和平發展路徑”研討會(簡稱本栖會談);次年(2011)1月15-18日,前述單位再與佛光山澳洲南天寺於雪梨舉辦“史觀、論述、政策與認同”學術研討會(簡稱南天會談),進一步探討兩岸認同的折裂與修復。

  2012年12月10-11日,兩岸統合學會與台灣大學社科院、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廿一世紀基金會、台灣政治學會與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舉辦以“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為題的學術研討會(簡稱台北會談)。這次參加台北會談的兩岸學者規模有別於過去兩次,大陸出席的陣容是近年來所罕見,重要的對台政策智囊幾乎全員到齊,台灣方面亦匯集了藍綠重量級學者。兩岸統合學會透過台北會談,為紅藍綠三方搭建了一個有助於相互瞭解、溝通和對話的平台,也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及認同互信,創造了融洽的氛圍。

  這次的台北會談總計規畫五個子題(“兩岸關係的契機與挑戰”、“兩岸認同互信與兩岸關係發展”、“從認同互信面論深化兩岸發展:經貿、文化與社會交流”、“從認同互信面論鞏固兩岸和平機遇:政治對話、政治協商與和平協議”、“如何強化兩岸認同與互信”),分別在兩個會議廳同時進行。筆者有幸全程聆聽第一會議廳的討論實況,並擔任會議總結報告。對台北會談的整體印象可歸納為三句話:“會議討論激烈,但理性而平和”;“共識中有分歧,卻能相互包容”;“和平協議艱難,前景仍然樂觀”。綜合五場討論會五位主持人、二十位引言人和與談人、眾多與會學者專家的論點,會談形成的最大共識是,兩岸認同與互信對深化兩岸和平發展,至關重要。兩岸學者的看法仍不乏分歧處,主因還是對認同問題的解讀與不同的政治立場。

  這次台北會談的與會者對兩岸認同斷裂問題有較多的著墨,對如何強化兩岸政治互信的討論較少,原因在於兩岸學者專家都認為,加強認同是兩岸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必要過程。現階段強化兩岸認同,特別是兩岸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遠比深化兩岸政治互信來得更急迫些;進一步而言,兩岸認同感若能提升,必然隨之深化兩岸政治互信。誠如綠營學者游盈隆的說法,認同是政治發展進程的基本核心價值,它呈現的是一種歸屬感,非短期可以促成,需要經過追求、溝通、相互體諒與相互扶持的歷程。

  強化兩岸認同互信的不同解讀

  台灣學者對兩岸認同斷裂普遍感到憂慮,認為現階段兩岸交流與合作雖日趨緊密,卻未深化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同感,未來兩岸關係進一步深化的關鍵,仍在於兩岸認同是否有所提升。會議期間,與會者提到大陸經濟讓利與認同間的關係。代表民進黨觀點的學者,傾向用民調數據來呈現馬英久主政時台灣人認同大陸的比例,較陳水扁執政時還要低,繼而得出大陸經濟惠台政策並未提升台灣認同感的結論。綠營學者認為,台灣的認同斷裂與統獨的主客異位,不完全受到李登輝和陳水扁“去中國化”政策及修改歷史課綱的影響,而是許多錯縱複雜因素所造成。大陸的民主化與自由化,才應該是深化兩岸政治互信的關鍵。

  台大政治系教授吳玉山從安全、利益、價值、認同四個面向論及兩岸的相合度,繼而檢視台灣民眾過去和現在的中國意識。他發現,兩岸關係過度“物化”(強調經濟讓利)的結果,導致許多台灣民眾傾向以獲利的角度去評量兩岸關係。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台灣經濟表現不佳時,很容易影響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動力。吳教授的論點強調,經濟不是增進兩岸認同的唯一因素。過去許多對台商認同問題的經驗研究論著也印證了,利益和認同間其實有一道理性與感性的鴻溝,彼此間很難跨越。大陸既對台讓利,又武力威嚇的現況,確實迫使許多台灣民眾選擇趨利避害的現狀維持,無助於中國意識的提升。

  大陸學者強調兩岸應加強認同與互信,主要立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礎,他們難以接受民進黨學者有關中國大陸威權體制及武力威嚇是造成台灣認同轉變的說法。此說若能成立,又如何解釋兩蔣時代的台灣處於兩岸軍事對立的環境下,兩岸認同不降反升,絕大多數台灣民眾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目前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之所以增多,顯然是李扁長達20多年執政的“去中國化”政策所致,與大陸是否民主和自由,無必然關係。

  大陸學者李道湘提出的問題發人深省。他認為,兩岸認同斷裂問題若歸咎於大陸,就意味胡錦濤先生秉持的和平發展路線是錯誤的?如果兩岸和平發展政策無誤,台灣民眾認同觀的改變,是否台灣內部統獨對立與政客多年操弄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