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家泉:我是怎麼評議兩岸關係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3 00:38:51  


 
  四是評議兩岸各種交流會議。在各種交流會議中,首先是經濟交流會議。現兩岸開得最多的也是經濟交流會議,這是完全必要的。國共兩黨的交流協議,就是“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因為兩岸長期隔絕,結下的“疙瘩”太多,尤其是政治方面的疙瘩,決不是短時間能夠消除的。經濟議題不像政治那麼敏感,當前又有迫切性,故先從此容易的經濟方面“切入”比較好。先後五次“陳江會”(“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都是經濟方面議題,我都作了評論,尤其是6月29日在重慶舉辦的第五次“陳江會”,完成了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我更作了專門性的評議報道,認為這是兩岸關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把這次大陸之行定位為“互惠繁榮之旅”,副董事長高孔廉更說這次協議將為兩岸關係“留下最燦爛的篇章”。對於這次協議會,正像溫家寶總理所說,中國大陸對台灣同胞切實做到了“讓利”,能讓的都讓了。我認為,這就是對台灣同胞“釋善意、送溫暖、獻愛心”的具體行動和表現。

  其次是文化交流會議。這樣的交流會同樣是很重要的。如果說經濟是一個社會的物質基礎,而文化就是這個社會的精神和思想基礎。中華文化乃全體中國人的“根”,根深則葉茂,根衰則葉枯。“經濟”和“文化”,這是兩岸關係中的兩座最重要“橋梁”。2008年12月,胡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座談會上提出的“六條”,就不僅強調了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也同時著意強調了“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光輝普照,在當前的形勢下,開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正像胡總書記在第二次“胡吳會”時所特別強調的那樣,這“既有巨大需求和潛力,也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特別為中評網寫了兩篇讚揚有關兩岸文化交流的評議文章,一篇是2008年8月寫的《關於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感思》稿;另一篇是2009年7月寫的題為《長沙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特點和意義》,認為類似這樣的交流會今後應該多開。

  第三是政黨交流會議。我認為這樣的交流會議也是非常重要的。自馬英九主政台灣以來,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藍營政黨,諸如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的交流多起來了,這是非常好的,這樣的政黨交流會自然應該繼續下去。美中不足的是,獨缺綠營政黨參加。好不容易,2009年7月兩岸在長沙召開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會,民進黨中有兩位大老級人物即許榮淑和范振宗參加了會議,但民進黨中央竟借口未經同意開除了他倆的黨籍。我曾建議中國大陸有關方面成立一個民間性的政黨協會,以便開展對綠色政黨如民進黨和台聯黨等的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