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家泉:我是怎麼評議兩岸關係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3 00:38:51  


 
  還有一篇是《如何才能使兩岸杜絕戰爭隱患?》,這一篇,我著重把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與其他兩種主要模式並列比較,提出如下三種前途。一是“一國一制”,即大陸這邊強行以自己的制度去統一台灣;二是“兩國兩制”,即實行李登輝的“兩國論”,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三是“一國兩制”,即在平等協商、各讓一步、互利雙贏的條件下實現和平統一。在以上一、二種情況下,其最後結果都只能是戰爭,不可能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是兩岸誰也不願見到的。只有第三種可以避免戰爭。由此可見,“一國兩制”最本質的東西,就是“要和平不要戰爭”。只有兩岸實現“一國兩制”,並使之正常化、法理化、完善化,才能最終防止以至完全杜絕兩岸可能爆發戰爭的諸種隱患。

  二是評議兩岸關係發展過程。從2008年開始,這方面比較重要的文章,順次有《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與兩岸關係》,《兩岸關係邁出的歷史性步伐》,《我與<告台灣同胞書>》,《兩岸關係發展上的重大轉折點》,《兩岸關係新的三十年開始了!》,《新中國60華誕話兩岸》等。所有這些文章,大體上闡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是從1979年元月開始的,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個改革開放,為13億中國人擺脫貧困找到了新的出路,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找到了新的方向,為全世界還處於不發達狀態的國家和人民提供了新的希望。值得特別提出的是,這個改革開放也為兩岸實現和解、為兩岸改善關係、為兩岸和平發展、為最終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找到了新的方向和途徑。

  (二)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的調整,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和三次轉變。第一次戰略性調整,是從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轉變。其轉折點是1955年到1970年這段時間。第二次戰略性調整,是從和平解放到和平統一的轉變。其轉折點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實行了戰略轉移。第三次戰略性調整,是從長期僵持到暫擱爭議的轉變,強調和平發展。其轉折點是2008年春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會見國民黨主席連戰時達成的共識和協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