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浙江代表委員和專家群眾共謀鄉村文化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18-03-13 11:14:26


 
  全國人大代表、景寧佘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鐘海燕翻出手機裡的照片,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起家鄉的節目——舞台上,身著藍色衣裙、頭戴銀色發飾的姑娘們,將原本屬於佘族傳統競技比賽的“嬉鍋”,創造性地編成了好看又有趣的民俗展演。

  “演員們前後準備了兩個多月,除了本地村民外,一些放假回家的學生也參與其中,熱情很高。”在鐘海燕代表看來,能夠將佘族的傳統文化展現給大家,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通過演出,這些代表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地方民俗也有了展示的平台。

  村晚村歌演起來,文化禮堂用起來。昔日落寞的廢祠堂變成了麗水山裡人“快樂村晚”的大舞台;江山大陳村,文化禮堂成為以“身邊人、身邊事”為原型的村歌、故事、快板、相聲等鄉村文藝的發源地;在臨安,家家戶戶曬家訓,“老家底”煥發出“新光彩”……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把“講道理”變成了“講故事”,“大主題”卻用“小切口”,大白話裡的大道理一下子蹦到了百姓的心坎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春風化雨般落入百姓心田。

  漸漸地,鄉風文明已成為村民潛意識裡的文化自覺。採訪中,幾位代表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今年春節村裡的新變化——各類民俗活動取代了煙花爆竹,還有的村民主動提出移風易俗的倡議,呼籲周邊的村民文明祭祖,守衛綠色家園。

  如今,點綴在鄉野阡陌間的這一座座文化禮堂,點亮了鄉村文化崛起與延續的希望。自2013年我省啟動建設農村文化禮堂以來,新增1000個農村文化禮堂每年都被列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共建成農村文化禮堂近8000個。

  “新增農村文化禮堂3000個!”全國人大代表、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說,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增農村文化禮堂的數量是過去的3倍。這不只是一個數字的變化,背後的分量更加厚重。

  “當前,全省各地的文化惠民活動不少,但百姓還期待更豐富、更加高大上的文藝活動能走進農村基層。”劉建明代表帶來了一份關於在基層農村大力倡導文明新風的建議,“我們要將重心放在文化禮堂長效機制建設上,培養扶持基層文藝骨幹、業餘文化隊伍和民間文藝社團,還要統籌文化供給,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增強鄉村特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