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浙江代表委員和專家群眾共謀鄉村文化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18-03-13 11:14:26


 
  五四村是國家級文明村,村文化禮堂門前的墻上,一張張村民的笑臉告訴別人“這裡的生活很幸福”。禮堂內展示了村史、民風等內容,“走進了文化禮堂就像是翻開了村史,村民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傳統民俗風情,讓他們對家鄉文化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找到精神之‘根’。”孫國文代表說。

  順著五四村的村史藤蔓,我們仿佛觸摸到了鄉土溫度。“近些年,村民們漸漸認識到原生態的生活環境、生態物產是非常有價值的,是城裡人買都買不到的。我想,這就是文化帶來的鄉土自信。”孫國文代表堅信,當村民都為自己感到自豪,又何愁鄉村發展不好?

  放眼全省,文化禮堂裡正續寫著千百年來的農耕文明和鄉野文脈。杭州蕭山區招募組建由退下來的鄉村幹部、老教師等組成的民間“土專家”,挖掘本土文化底蘊、整理文化碎片,將臨浦花燈龍舟、浦陽馬燈河燈等傳統民俗文化再一次呈現;象山依托“漁俗”“制鹽”等非遺項目,在文化禮堂裡打造非遺傳習基地,實現“活態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於年初曾赴安吉采風創作。他告訴記者,村民淳樸、坦誠的待人之道,正來源於千百年鄉土文化的傳承。這股來自民間的淳樸力量, 既為農村發展孕育了生機與活力,更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絕的精神動力,激勵廣大農民不斷朝著全面小康闊步邁進。

  千里之外,建德市文明辦主任王波深受啟發。他說,要傳承優秀鄉風民俗,可以實施“民俗文化+”計劃,增強鄉村文化驅動力。優秀民俗文化能夠凝聚民心、教化人心,是情感的紐帶,能夠增進鄉土生活的幸福感。比如,“民俗文化+旅遊”,能充分發揮民俗文化作用,也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重塑鄉風文明

  在鄉村,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夢想,是自編自導的村歌,是心間萌芽的文藝種子

  在浙江,農村處處大舞台。

  今年2月,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等聯合主辦的2018年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文藝演出,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晚會從全省各地近200個節目中精選了18個,除了有非遺民俗、歌舞、村歌展演之外,還增加了雜技、魔術等新穎的節目形式,共有500多名演職人員參與其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